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凌  张虹 《中医药研究》2013,(11):1330-1331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0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0例)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分别加用尼可地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尼可地尔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均可缓解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尼可地尔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疾病,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均不佳,而且很难在临床上观察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其防治上的更大进展尚依赖于基础研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客观评价其治疗方法都具有重大价值。为完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防心肌梗死作用的研究的课题,运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来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影响造模的成败和模型以后的存活率,在此作一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4.
仝凌  李学文  吕吉元 《中医药研究》2013,(12):1488-148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贝那普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分别灌喂生理盐水和0.47 mg/kg、0.93 mg/kg、1.86 mg/kg 3种剂量的贝那普利.4周后静脉注射0.2%BaCl2(0.4 mg/kg),记录15 min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出现和持续时间.结果注射BaCl2后均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但各组VT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持续时间:贝那普利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中、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低剂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一定剂量BaCl2可以诱发大鼠VT,一定剂量的贝那普利可缩短BaCl2所致VT的持续时间,且随剂量增加有效果增强的趋势,但不能明显延长VT的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标志物和ST段的恢复之间的关联。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人,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66人)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2人),统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酐激酶(CK-MB)、NT-pro-BNP水平、12导联心电图,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应用两种支架植入100%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死亡、支架内血栓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个月造影随访雷帕霉素组、紫杉醇组再狭窄率分别为8.33%、10.52%。PCI前NT-pro-BNP水平较高的患者ST段不容易完全恢复。结论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个能反映介入治疗后ST段恢复的新型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认知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6例MS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结果 年龄是影响MS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5,P<0.05).没有发现受教育程度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认知功能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结论 年龄是影响MS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后者不予泵入rhBNP.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频率、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久双腔起搏治疗对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房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连续3d进行静息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每份心电图P波以及QRS波频率,并将每日P波以及QRS波频率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并分析每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等。结果 46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术前窦性P波频率60~88(73.4±6.2)次/min,室性逸搏频率30~50(41.9±5.6)次/min。术后第1天在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窦性P波频率降至60~80(66.7±4.8)次/min,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天以及第3天窦性P波频率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60~72(65.6±3.7)次/min,60~71(64.8±3.1)次/min,但速度已放缓,仍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腔起搏可改善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降低心房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辛伐他汀组(B组)两组,各62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测情况及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B组的7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A组SDNN及SDANN水平分别为(110.00±20.12)m/s和(57.25±8.58)m/s,明显高于B组的(83.00±11.68)m/s和(49.58±8.68)m/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SD及PNN50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④治疗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轻微不良发应发生率为4.84%与B组的8.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舒瑞伐他汀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