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付雅楠  黄莹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405-1407
给予1例双侧面肌痉挛合并耳鸣的患者以火针治疗,主穴取长强、大椎、百会、双侧肝俞、脾俞、膈俞;配穴取双侧丝竹空、四白、颧髎、地仓、颊车、耳门穴等。隔日治疗1次,每诊后观察其疗效。12诊后面部无牵拉抽动,跳动停止,形态正常,双侧无耳鸣症状,患者随访半年无复发,已痊愈。火针疗效显著,稳定性及持续性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督脉埋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督脉埋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埋针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刃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刃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围绝经期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66.66%、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upperman评分、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E2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FSH、LH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E2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E2高于对照组(P0.05),FSH、L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围绝经期抑郁症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降低抑郁程度,提高E2水平,优于单纯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丘脑综合征多为丘脑膝状体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半身感觉障碍的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的障碍较温度觉明显,上肢较下肢明显,肢体远端较近端严重[1];感觉异常为持续束绑样、触电样、火辣样、麻木样、蚁行样、自发痛等难以忍受和难以形容的感觉。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收治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痛泻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腹泻症状、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患者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6(CCL-16)、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CCL-16、IL-17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疗效和症状改善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督脉阳性反应点。方法:对6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督脉穴位压痛点统计分析。结果:压痛点较集中出现在神道穴与至阳穴之间,占95.2%,认为该处既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又可视为治疗的选择部位。结论:督脉阳性反应点与疾病及治疗的关系,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上前景可观,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