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参校其他医学文献对《杂病治例》原文中10处由于误、脱、不明的文字问题进行校勘、补正,并分别做了理由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点校出版了刘纯的《医学全书》,其中载有《杂病治例》一卷,此乃刘纯的一部纲领性的杂病要诀,分门别类地记载、论述了74种病症的治法要诀,文辞通俗、简约、易懂,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以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医学文献对照出版的《医学全书》点校本中的《杂病治例》,改正了书中所存在的断句、标点、字误、字脱等错误,并分别做了理由说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基于《医古文》课程特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体会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医古文》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改革上的理论依据。[结果]《医古文》当以文为主,但医的元素同样重要,后者可以成为学生喜爱《医古文》课的最有效抓手。《医古文》课程功用长远,这是由其自身的文科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医古文》与临床实践也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医籍文献阅读思维模式的构建,其结果利于实现学生对中医不同体裁文献的理性把握,是提升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重要路径。[结论]《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其兼具医、文两方面的特色,是向中医药类学生传播语言文化、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结合《医古文》课程特点,进行讲授方法的改革,切实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厘清蒙医腹罨术的源流及其理论的近现代应用情况多角度分析其原理探求腹罨术理论对现代医学的意义与启发。[方法]查阅蒙医药、中医药古籍,以文献考证法明晰腹罨术的来源和演变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以文献统计法归纳总结,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分析腹罨术的作用原理。[结果]原始腹罨术以牛腹为主,最早记载于《元史》元朝时首次被运用于战争急救,明清时期得到李时珍、徐士銮等中医名家的认可,并逐渐用于宫内坠马等外伤的治疗。以后逐渐扩大腹罨经验的应用范围,由传统牛腹罨疗到羊腹、驼腹罨疗再到截取腹皮直接幂于伤口。19世纪后皮瘤胃热罨、罨敷铁烙和热罨包疗法替代腹罨术继续发挥作用原始腹罨术已少见于文献记载。腹罨术之作用原理有四:以牛血补虚羸、复阳气,以体温调节启动保护机能,以信号传导恢复心脏功能,以回归母体的潜意识使伤者重获新生。[结论]腹罨术是战争条件下急救伤患的有效选择,当今虽已不再直接使用,但其仍为中西医所借鉴具有显著疗效这对深入理解急救术发展结合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古代中医文献,分析诸家对茯苓来源和功效的争论,结合现代研究探讨茯苓药用.在名称方面,由于人们对茯苓来源的认识不同,茯苓之名经多次变化,今普遍认为茯苓生于松根.在应用方面,历代医家对白茯苓和赤茯苓的效用与区别各执己见,结合现代研究考证可得:赤茯苓泻火利水之功著,白茯苓补泻兼有、补中有泻;除利水、健脾作用外,茯苓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调疾饮食辩》一书中所载的代茶诸品进行分析,探析茶之利弊和章穆所载代茶诸品的特色。[方法] 运用文献学方法,将《调疾饮食辩》一书中所载的代茶诸品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等相关著作论述,对章氏代茶诸品的特色进行系统阐发。[结果] 《调疾饮食辩》一书所列代茶诸品有51种,可分为三类,一类为中草药,如金银花、侧柏叶、甘草、麦门冬等;一类为果蔬类,如梨、龙眼、萝卜、冬瓜等;一类为谷类,如小麦、大麦、绿豆、扁豆等。章氏的主要思想是劝诫不可饮茶成癖,最好以他物代饮,但又肯定茶叶的药用价值,强调合理利用茶之偏性。[结论] 《调疾饮食辩》一书其所载的代茶诸品,种类丰富,施用灵活,是其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中医养生思想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