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鼻咽癌增强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价值(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增强CT表现和价值。方法 对 10 2例NPC放化疗前病人行平扫加增强扫描 ,观察癌灶密度变化、鼻咽表面线样强化层和癌灶周界情况。结果 平扫癌灶密度与同层面鼻咽肌相近的有 89例 (87% ) ,其余与翼外肌相近(13 % )。平扫难以明确癌灶的大小和范围 ,所能显示的仅是有无占位。增强扫描癌灶密度差异明显的占 44% ,单靠密度差异能使其周界全部或大部清楚的仅占 40 %。根据癌灶强化和线样强化层的表现 ,综合判断癌灶周界全部或大部清楚的达到 76%。结论 增强扫描对准确判断NPC癌灶的大小、范围以及对发现小的癌灶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在主要针对鼻咽部本身的检查 ,增强也应列为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CT扫描技术分析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螺旋CT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腹部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霍奇金病(HD),36例为非霍奇金病(NHL)。对每位患者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分别以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形态和淋巴结增大的解剖优势分布作为指标。结果:HD组中有14例累及小网膜、7例累及脾门、2例累及大网膜、5例累及肠及膜;NHL组中有9例累及小网膜、6例累及脾门、8例累及大网膜、13例累及肠系膜。结论:腹部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特征,有利于对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在纵隔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6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纵隔肿瘤患者,行螺旋CT容积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纵隔肿瘤多平面图像。结果:多平面图像能够全面显示纵隔肿瘤上下范围、长度,肿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28例良性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瘤、气管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多平面图像示肿瘤形态比较规则,轮廓清楚,与大血管、心脏、胸壁及肺组织之间有清晰的脂肪间隙存在;同时清楚显示肿瘤在纵隔分区内的位置。6例纵隔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可见肿瘤与大血管、心包、胸膜、气管之间间隙消失,肿瘤与之黏连或包绕紧密,呈灌铸状;12例淋巴瘤则见纵隔、肺门处多发肿块。结论: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可以对纵隔肿瘤生长及有无周围侵犯进行很好观察,对临床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取本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纳入研究,年龄均<3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低剂量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2 d至32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CT行低剂量心电门控轴扫;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 d至27个月,应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图像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膈肌水平降主动脉及邻近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客观图像质量。记录每位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结果 两组4个解剖区域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客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低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10±0.90 vs. 2.88±0.82,Z=-5.818,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0.57±0.30)mSv较对照组(2.39±1.15)mSv下降了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2,P<0.05)。结论 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方案扫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方案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宝石CT心脏冠脉检查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患者207例为A组(实施低剂量扫描方案前—常规剂量组),242例为B组(实施低剂量扫描方案后—低剂量组),根据患者BMI依次选择管电压(kVp)和管电流(mA)。分别对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辐射剂量(E),分析扫描变量与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9(1.5,2.3)mSv,B组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2(0.8,2.5)mSv(Z=-6.2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有效辐射剂量影响最大的是扫描模式,其次是管电压、管电流、扫描长度。B组冠脉图像信噪比较A组略高(Z=-2.22,P<0.05)。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扫描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不影响冠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在纵隔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6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纵隔肿瘤患者,行螺旋CT容积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纵隔肿瘤多平面图像.结果: 多平面图像能够全面显示纵隔肿瘤上下范围、长度,肿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28例良性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瘤、气管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多平面图像示肿瘤形态比较规则,轮廓清楚,与大血管、心脏、胸壁及肺组织之间有清晰的脂肪间隙存在;同时清楚显示肿瘤在纵隔分区内的位置.6例纵隔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可见肿瘤与大血管、心包、胸膜、气管之间间隙消失,肿瘤与之黏连或包绕紧密,呈灌铸状;12例淋巴瘤则见纵隔、肺门处多发肿块.结论: 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可以对纵隔肿瘤生长及有无周围侵犯进行很好观察,对临床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3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加强病灶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情况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部位和肿瘤的形态特征:胃肠道间质瘤单发患者29例,胃肠道间质瘤多发8例。其中,有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部位在胃部,10例位于小肠,7例位于直肠。37例患者中,22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7例向腔外生长;8例向腔内生长(其中3例表面凹凸不平)。CT增强扫描有利于胃间质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及对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鼻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给予回顾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2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组间对比急救时间、有效止血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急救时间为(14.18±2.10)分钟,短于对照组的(26.29±3.23)分钟;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7.33±1.18)日,短于对照组的(10.49±1.87)日,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研究组的有效止血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4%,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 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鼻出血患者中实施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出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也会得到明显缩短,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