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与患者自身因素、融合方式、内固定物性质、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笔者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患者自身易感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质疏松、术前腰椎状况、术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Aota等[1]认为在诸多可能引起邻近节段不稳定的因素中,年龄最为重要,他发现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率为36.7%,而小于55岁的患者退变率为12%。Chou等[2]认为老年人椎间盘中蛋白聚糖和水的含…  相似文献   
2.
磁药真空罐走罐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小结沈阳市皇姑区中医院(110036)于峥嵘,潘米川自1994年3月~1995年5月,笔者采用自行研制的磁药真空罐走罐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TLIF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伴有节段不稳定6例,超外侧间盘突出9例;腰3/4节段2例,腰4/5节段10例,腰5骶1节段3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大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的X线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5例微创TLIF的手术时间平均3.4h,出血量100ml,切口长3cm,无伤口引流管,术后1d下地活动,术中X线透视时间27-38s.随访6-30个月,患者术后症状缓解,VAS评分从术前8.3分恢复到术后第3天4.7分、1周时3.8分、1个月时2.6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出现椎弓根钉进入椎管内,出现下肢无力,再次手术重置椎弓根钉同定,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微创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脊柱结构破坏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3年1月- 2008年1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54例进行临床随访,根据桡骨短缩是否>4mm,分为桡骨短缩组(桡骨短缩距离>4mm)和对照组(桡骨短缩距离<4 mm),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和骨缺损程度、年龄、手术入路和术中内固定物选择、术中是否植骨、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腕关节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为30%;年龄因素、术中是否植骨对术后桡骨短缩有显著性影响;C型骨折较B型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显著性增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对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短缩组与对照组比较,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有所降低。结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可导致桡骨轴向短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舒建川  杨程显  李淳德  于峥嵘 《重庆医学》2023,(13):2056-2062+2071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成熟手术方式之一。与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比较,MIS-TLIF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复工快、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并且远期能达到与开放手术基本相同,甚至更佳的疗效。同时,MIS-TLIF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随着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进步,MIS-TLIF存在的手术视野受限、学习曲线陡峭、射线暴露多等问题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爆裂骨折后椎体后壁不完整,失去了对灌注骨水泥的阻挡保护,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此成为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爆裂骨折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微创椎体成形可能是患者的惟一选择。目前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微创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还不多。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5-09/2008-10纳入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治疗,1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术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55 min,固定后5~7 d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9.3%,无神经根损伤。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治疗后第1日疼痛即出现缓解,疼缓解率平均为86.2%,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提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骨折的目的,采用椎弓根钉内置入固定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危险。虽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但通过合理使用微创椎体成形术技术,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从而为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背景: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有时需要进行长节段固定融合,在获得稳定的同时,可能带来固定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目的:回顾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病例,对PJK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后的处理、预防方法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患者117例,最终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0%),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随访时间、骨密度、体重指数、固定节段等。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行X线检查,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矢状轴(SVA)、近端交界角(PJA)、脊柱整体力线(G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发生PJK的患者记录Hart-ISSG PJKSS量表得分。结果:远端固定到S1的患者以及近端固定到胸腰段的患者PJK发生比例更高。PJK组术前LL、SS较非PJK组更小,术前SVA、PI-LL、GSA较非PJK组更大。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发生PJK(32.9%,27/82),其中9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远端固定椎应尽量选择L5及L5近端,而近端固定椎尽可能避开胸腰段。对于术前矢状位失衡明显的患者应重视矢状位平衡的恢复,Hart-ISSG PJKSS量表对PJK患者翻修手术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提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UFH)分型方法,并对分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收入院,具有完整诊治记录及随访资料的242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68例,女174例;年龄53~87岁.平均71.5岁.根据脊柱矢状位的平衡性、脊柱后凸畸形的部位进行分型,分析各亚型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治疗方法的特点.对分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PUFH分型方法对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27例,女53例;年龄56~83岁,平均69.4岁)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诊疗.结果 将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4型(胸椎后凸畸形、胸腰段后凸畸形、腰椎后凸畸形和全脊柱后凸畸形)及8个亚型(每型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分析归纳相应的临床特点.两位观察者的一致性为87.5%,Kappa系数为0.859;可重复性为93.7%,Kappa系数为0.929.应用此分型指导治疗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VAS评分:治疗前(7.7±1.4)分,末次随访(4.1±1.2)分;Prolo功能分级:治疗前(5.2±1.1)级,末次随访(8.4±1.0)级;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UFH分型是一种针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分型方法,其直观、简洁、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