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对慢性伤口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所收治的90例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的慢性伤口患者,将其分为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45人。并对其进行常规性护理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延续性护理组进行延续护理。再对其治疗护理的有效性上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在治护的总有效率和满意率方面,延续性护理组相较于常规护理组都高(P0.05),其伤口愈合的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对其伤口进行换药的次数少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护理以后再进行延续性护理其治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唇腭裂术后口鼻瘘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者。结果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100%。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口鼻瘘手术中的应用,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成年腭裂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方法选择年龄18~40岁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良好,智力发育正常,发音不良的患者采用一对一训练方法。结果成功率50%,有效率100%。结论成年腭裂患者术后对恢复语音功能要求更为迫切,语音训练是腭裂序列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动物行为学测试方法发现氯胺酮能够诱导啮齿类动物快速发育期大脑的大量神经元凋亡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其功能损害表现在空间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等多方面。但是,在临床中尚未得到证实,氯胺酮对脑发育的影响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其机制的阐明可能对新生儿麻醉用药剂量的合理选用和新药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患儿因术前禁食水时间太长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方法:3~6个月唇裂患儿术前禁食4小时。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通过围手术期。结论:3~6个月唇裂患儿术前4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不但没有增加误吸危险,而且避免了患儿术前出现不必要的哭闹、烦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次氯胺酮注射对孕鼠子代在空间认知能力、探索能力方面的行为学改变.方法 3月龄SD同胞雌大鼠12对,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N),小剂量氯胺酮组(K1),临床麻醉剂量氯胺酮组(1K2),大剂量氯胺酮组(1K3),与同龄SD同胞雄鼠4只按雌雄比例2∶1同笼交配受孕.K1、K2、K3组在孕鼠敏感致畸期(6~15d)的第10天分别以3,8,20 mg/kg行尾静脉单次注射氯胺酮,N组单次注射生理盐水2ml.在孕鼠子代20d时进行旷场实验测试(记录新生大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S)和2min内穿越的格子数)和洞板实验(计数5min内大鼠伸入洞的次数).结果 旷场试验中,N、K2、K3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是(2.45±1.23)s,(6.42±2.50)s,(6.41±2.19)s.与N组比较,K2组和K3组新生大鼠在中央格停留的时间明显高(F=13.42,P<0.01),K1组无明显增高[(3.27±1.74)s,t=1.33,P>0.05)].K1、K2、K3组穿越格子数减少[(15.33±6.81)个,(13.75±5.93)个,(16.92±6.54)个,F=4.24],差异有显著性(P<0.05).洞板试验中,各组间比较,孕鼠子代的探洞次数差异无显著性(F=2.17,P>0.01).结论 相当于临床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单次静脉注射能影响孕鼠子代的空间认知能力;但对其探索认知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