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9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腘肌损伤,多在人们剧烈活动致下肢过度外旋时发生,一般均损伤一侧。以患肢膝关节突然疼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小儿和从事体育运动者。有关此症的治疗方法国内报道颇少。我们自1981~1985年试用伤科手法治疗56例,取得一定疗效,特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  相似文献   
2.
1981~1984年我们试用伤科手法治疗本病28例,取得一定疗效,特介绍如下:一、发病机制和病理:人体腰部及骶髂区的筋膜下有脂肪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患者的皮下组织可发生退行性改变。脂肪的小叶可从深筋膜的薄弱  相似文献   
3.
“长脚风”是中医伤科常见病。以患者患侧下肢外观延长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而得名。临床亦有胯关节错缝、髋关节脱位、溜胯等多种诊断名称。我们自1981~1986年6月试用伤科手法治疗6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4例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5岁以下3例,5~10岁25例,11~30岁7例,31~50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医界对此症一般多采用双手口腔内压臼齿整复法。此法操作时,术者双手拇指需伸入患者口腔内压迫臼齿,既不卫生,又易咬伤术者手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新的口腔外整复法。此法简单、安全、效速,整复20余例,均获成功。观介绍如下: 1.准备: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放松咬肌。术者站在患者后面,用两手大姆  相似文献   
5.
妇女产后腰腿痛,大部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引起。此症缠绵难愈,患者痛苦异常。一般认为只有再次生产后适当休息,推迟端坐和行走时间,才是治疗此症的较好办法,1981年~1984年我们用按摩法分型治疗41例,取得一定疗效,特介绍如下: 一、骶髂韧带劳损型病因妇女产后休息不当,过早的持久站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1年6月~1986年12月试用伤科按脊推拿法治疗脊椎过敏症42例,取得较好疗效,特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为女性;其中20岁以下2例,21—25岁10例,26—30岁17例,31—35岁11例,35岁以上2例。42例中,伴有神经衰弱病史者39例;其中以失眠、睡眠不好,易惊易醒等为主要症状者34例;以嗜睡、多梦为  相似文献   
7.
由人体骶椎和尾椎联合位置错移所致的下腰痛,有关文献颇少报道。我们自1981年6月~1987年10月,用伤科手法治疗此症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特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8例。38例女性均为已婚者,其中有生育史者37例。年龄30~40岁4例,41~50岁23例,51岁~60岁19例,60岁以上3例。50例中,兼有或腹部、或肛门、或阴部不适感者24例。二、临床体征和诊断骶尾椎联合位置错移所致的下腰痛临床体征较少,以下几点可做为诊断依据。 (一) 发病势急,下腰部疼痛明显,严重者俯仰转侧困难。 (二) 下腰部有较广泛的轻压痛;尾椎有较为明显的一个至几个触痛点,大部患者骶棘肌紧张痉挛。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治疗汤某的支气管哮喘病时,针刺出现了经络感传现象,进而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发现通过艾灸的方法,病人十四条经均可出现经络感传现象。文中详细记载了艾灸的方法、部位、各经的取穴,经络感传的走向路线以及感传的面积、深度、感觉,并附有照片图示。文后小结如下:①艾灸的经络感传为一股条状热流上行下达,宽约2~3毫米,部分区域呈明显增宽的片状。②感传的速度较针刺感传为慢,③感传的路线和人体神经的走向及分布不一致,而与中医经络学说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某些部位有所偏离,少数循行过程中经交会穴时,转入另一经的路线。④完成一条经的感传时间需3~5壮,与经络本身的长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化脓灸是灸法的一种,也称火灸或发泡灸。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癫痫等病症,疗效较好。但是,由于化脓灸是用艾炷直接烧灼在患者的皮肤上,致使许多患者畏烧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