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的小切口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少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最终甲状腺腺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全部治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其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较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应被临床所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腮腺的毒性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年和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腮腺毒性反应分级(I、II、III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联合常规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毒性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2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并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细胞凋亡为病理特征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淋巴系疾病。以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为主,易误诊。结论病理学诊断是唯一可靠依据。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见显著效果并缩短病程,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数周或数月,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 N0梨状窝癌同侧及对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2008-05~2014-06在我院行c N0梨状窝癌手术的60例梨状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内侧壁癌组、外侧壁癌组及内外侧壁均受侵犯组。三组患者均行双侧Ⅱ、Ⅲ、Ⅳ区颈清扫,对比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共40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其中A组16例,B组16例,C组8例。40例转移颈淋巴结主要集中于颈部Ⅱ、Ⅲ区,其中Ⅱ区21例,Ⅲ区16例,仅3例(7.5%)位于颈部Ⅳ区;2内侧壁癌组复发率(清扫后二次复发)、转移率(未清扫区转移)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83.3%和5.6%,外侧壁癌组为11.1%,88.9%和0,内外侧壁癌组为12.5%,75.0%和12.5%。结论 c N0梨状窝癌患癌位置对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内侧壁癌患者双侧均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颈部Ⅱ、Ⅲ区证实为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性最大的区域,c N0患者无需行Ⅳ区颈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合并息肉患者嗅觉检测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4-01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嗅觉检测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周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酸、香蕉等5种不同气味的嗅觉察觉阈值( DT)和嗅觉识别阈值( IT)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后患者嗅觉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plasmacyto mavarianttranslocation1,PVT1)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的shRNA PVT1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LV/shRNA PVT1)并转导鼻咽癌C666 1细胞,检测Smad4的表达;LV/shRNA PVT1转导C666 1细胞24 h后转染Smad4 siRNA,通过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沉默Smad4对LV/shRNA PVT1介导的鼻咽癌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结果下调PVT1后鼻咽癌细胞中Smad4的表达升高,而用siRNA沉默Smad4表达后,结果显示,抑制Smad4表达可阻断LV/shRNA PVT1介导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同时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A PVT1/Smad4 siRNA组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和G2期比例升高,并且CDK4、CDK6及c myc的mRNA水平升高。结论下调PVT1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升高Smad4的表达,沉默Smad4可阻断shRNA PVT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提示Smad4可能是PVT1作用的一个下游靶基因,下调PVT1可能通过Smad4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体外培养的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666-1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al B对C666-1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以IC50浓度的Sal B处理G666-1细胞48 h后,采用Hoechst 33258进行凋亡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计...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