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参芪复方对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GK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参芪复方组,每组10只;1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罗格列酮组灌胃给予0.67 mg/(kg·d)罗格列酮混悬液,参芪复方组灌胃给予14.33 g生药/(kg·d)参芪复方混悬液,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每日灌胃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采用流式细胞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腓肠肌凋亡诱导因子(A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因子(Second mitochondrial activator of caspase/direct IAP binding protein with low PI,Smac/DIABLO)、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K大鼠腓肠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 < 0.05),AIF、Cyt c、Smac/DIABLO、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mRNA表达增加(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和参芪复方组线粒体膜电位均升高(P < 0.05),罗格列酮组AIF、Cyt c、Smac/DIABLO、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mRNA表达均降低(P < 0.05),参芪复方组AIF、Cyt 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mRNA表达降低(P < 0.05),Smac/DIABLO 蛋白表达降低(P < 0.05),Smac/DIABLO mRNA表达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参芪复方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抑制促凋亡蛋白AIF、Cyt c、Smac /DIABLO从线粒体内释放出来,进而抑制Caspase-9、Caspase-3表达,减少骨骼肌细胞凋亡,发挥骨骼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致大鼠肝损伤的"时-毒"关系及免疫毒性机制。方法:根据给药时长设置5个时间组(1周、2周、3周、4周、5周),每周组下设试验组、恢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临床常用剂量的等效剂量(6.25mg/kg)给予试验组和恢复期组大鼠灌胃。检测大鼠胸腺、脾脏指数,试剂盒测定血清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LDH法测定NK细胞活性,MTT法测定T、B淋巴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68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肝组织TNF-α含量。结果:雷公藤多苷临床常用剂量的等效剂量(6.25mg/kg)可降低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血清ALT、AST,导致肝组织病理改变,NK细胞活性下降,T、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下降,肝组织中CD68表达增加,肝组织中TNF-α含量增加,以上改变程度与给药时长呈正相关;恢复期大鼠ALT、AST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改善程度与用药时长呈负相关。结论: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时-毒"关系,其机制可能与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及肝Kupffer细胞活化并诱导TN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参芪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对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3 d检测随机血糖≥11.1 mmol/L即确认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参芪复方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雄性W...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之上,穴位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护理,对高危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之上,使用穴位注射,根据证型饮食联合情志等干预措施实施辨证施护。观察两组病人糖尿病足的发展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2.5%,治疗组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足部感觉异常,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降,与治疗前足部感觉异常(TCSS评分),踝肱动脉压比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