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013例患者,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24例和1789例;纳入文献整体质量偏低,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会提高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6~1.27),P<0.01];按照干预方法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其他中医疗法(中药外敷、针刺、手法疏通)、中西医联合治疗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均具有一定优势。结论 当前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然而,受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干预方法的多样性,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治疗瘀滞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瘀滞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给予诊治,研究组患者选用基于象数思维的辨位通乳法+口服中药通乳方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时长、各项症状缓和时长、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乳房胀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临床疗效的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时长[(11.59±2.13)d vs.(4.63±1.36)d]、乳房红肿改善时长[(6.26±1.52)d vs.(2.64±0.63)d]、正常体温恢复时长[(3.25±1.02)d vs.(1.38±0.46)d]、正常排乳恢复时间[(7.22±1.23)d vs.(3.30±0.72)d]、乳房肿块改善时长[(5.53±1.76)d vs.(2.60±1.04)d]、并发症发生率(12.50%vs. 3.75%)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66.31...  相似文献   
4.
冯辉珍  喻其霞  丁嫦英  朱云 《浙江医学》2016,38(24):1986-1988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外科收治的105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35例乳腺脓肿患者资料,整理患者年龄、妊娠史、流产史、乳腺疾病/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婴儿吸乳方式、每次哺乳时间、哺乳后是否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抗生素使用、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不良情绪14个方面的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乳腺疾病史/外伤史、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哺乳后清洁乳头、乳头(或乳晕)是否发病、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和睡眠姿势为平躺是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3、2.625、1.754和1.252。结论乳腺有疾病史/外伤史、哺乳后未清洁乳头、有非医护人员按摩史、睡眠姿势为平躺可增加哺乳期乳腺炎进展为乳腺脓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乳痈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1]。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正常哺乳,严重影响母子两代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松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清热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积分、免疫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块大小、乳房疼痛及皮肤红肿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皮肤红肿及乳房疼痛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1.27±0.49)分、(0.97±0.31)分及(0.82±0.37)分]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2.33±0.71)分、(2.15±0.76)分及(1.95±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9、10.170及10.68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A及IgG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