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3篇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诱发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因素,血小板是惟一参与这两个病理生理过程的细胞,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关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相继发布,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主要评述近年来新发表的有关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目前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技术之一,系采用经皮穿刺动脉,将球囊扩张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利用球囊的机械挤压作用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血流增加,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并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器械及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新技术的出现,PTCA的适应征不断扩大,成功率增加,并发症率正逐渐下降。目前,大部分的PTCA术仍然是根据1988年美国AHA/ACCPTCA指南中所建议的冠状动脉造影术与PTC…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表明心痛定(Nifedipine)选择性地阻断了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依赖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作功和氧耗量,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自7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绞痛。近年来研究表明,它具有减轻缺血心肌损伤的潜在效益和抗心肌梗塞后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研究心痛定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安全性和潜在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霍勇 《家庭医药》2005,(8):36-37
小小感冒也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当患上腹泻、感冒、疱疹或麻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突然出现胸痛、憋气、胸闷等症状,就要提高警惕了。  相似文献   
5.
6.
<正>2009年10月欧洲高血压学会公布了欧洲高血压指南(2007)再评价[1],结合ADVANCE、HYVET、ACCOMPLISH和ONTARGET等临床试验的结果,在高血压亚临床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降压目标、联合降压用药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学术观点。其中,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完善亚临床器官损害的筛查进行早期干预是本次指南再评价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家猪6头,抽取静脉血测定ADP(Adenosine Diphosphate,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作为基础值,然后开始喂食氯吡格雷(25mg/d)和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开始给药后第4天行介入手术构建冠状动脉过度扩张再狭窄模型并行支架植入术,同时在给药后第4、8﹑14天再次抽血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评价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效果,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安全性,14天时处死动物并血管取材评价支架内血栓情况。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猪平均体重为(23.1±4.4)K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础值为(43.08±5.06)%。用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较基础值明显下降[(29.05±9.26)%:(43.08±5.06)%,P=0.008],用药后8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进一步下降,用药后14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趋于稳定,达到并维持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术中和术后24小时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14天时血管取材病理切片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低剂量氯吡格雷可以达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低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保证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的安全性,并降低实验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2 7基因转染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 ,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在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转染p2 7基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 7基因的表达 ,检测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p2 7可明显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停滞于G1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转染p2 7基因可以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达 2 7 4 3%。结论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疑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扫描,并于1周之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61例患者总计915个冠状动脉节段,64层螺旋CT能够评价其中882个节段(96.4%),其检测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75.6%,特异性88.1%,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92.8%,准确度85.4%。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筛查老年人冠心病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无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及方法  选取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2例 ,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 (IRA)完全闭塞 ,成功开通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再灌注后即刻IRA血流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