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4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以健康教育学为例,探索在课堂内外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引导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聚焦国家政策、关注公共健康、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放眼全球卫生、服务地方民生、践行医学誓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专业“金课”,为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8 GHz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RF EMF)对大鼠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射频电磁场反应基因。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至第13天,将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假辐照组)。实验组使用217 HZ调制的1.8 GHz射频电磁场,SAR为2 W/kg,间断辐照24 h(5 min开/10 min关);对照组置于同样的波导腔中,但不输入射频信号,进行假辐照。辐照后即刻抽提两组细胞的总RNA,然后用Rat Neurobiology U34 array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找到可能的RF EMF反应候选基因。利用核糖核酸酶保护分析(RPA)法对功能相对明确、表达丰度和表达相对比值较高的变化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Rat Neurobiology U34 array 1 2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34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确定上调基因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为候选基因,经RPA方法验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2作为神经细胞特有的骨架蛋白,它的表达和功能的调控对于神经细胞维持正常细胞骨架和功能十分重要。1.8 GHz射频辐照可以引起大鼠神经细胞Map2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损伤的中等强度的习服声刺激后耳蜗中热应激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的表达特点。 [方法 ]习服组先接受 10d每天 6h习服声暴露 ;对照组静置饲养 10d ;习服 +高噪声暴露组先接受 10d每天 6h习服声暴露 ,休息 2d后 ,再暴露于高强度噪声 2h ;高噪声暴露组直接暴露于高强度噪声 2h。然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耳蜗HSP70表达情况。 [结果 ]习服组耳蜗中HSP70 (积分光密度为 2 2 .99,平均光密度为 0 .2 8)明显高于对照组 (积分光密度为 6.77,平均光密度为 0 .11) (P <0 .0 5 ) ;习服 +高噪声组明显低于高噪声暴露组 (P <0 .0 5 ) ,两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 2 0 .0 6和 43 .14 ,平均光度分别为 0 .3 0和 0 .40。 [结论 ]用无损伤的中等强度习服声诱导耳蜗中HSP70的表达高于正常状态时的表达而低于高强度噪声刺激时的表达 ,但习服过程诱导产生的HSP70却对听觉系统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的探讨低频率低水平‘习服’噪声暴露对成年人高噪声暴露引起的暂时性听阈位移(TTS)的影响。方法以听力正常、无噪声接触史、平均年龄25岁的22名成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先接受连续10天、每天6小时、中心频率为0.5kHz的一个倍频程(OBN)、95dB的噪声训练(‘习服’暴露),然后休息2天,待听力恢复后再接触3天、每天2.5小时同样频率105dB的较高水平噪声暴露;对照组则只接受后者暴露。每天暴露前、后进行听力测试(0.5kHz至8kHz),观察TT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接受‘习服’噪声暴露期间,TTS几乎在各测试频率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经过10天的暴露后,在0.5kHz和1kHz处TTS分别下降了10.6和10.4dB。在随后接受高噪声暴露时,实验组在除8kHz以外的所有测试频段均产生了比对照组显著性低的TTS(P〈0.05)。3天暴露期间,TTS均值在0.5kHZ至4kHz分别相差7.7、9.5、7.7、5.0dB。结论成年人在预先接受某一低频率低水平的噪声暴露(训练)后,对随后接触高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值对海研站菌S52菌株六价铬[Cr(Ⅵ)]还原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最佳还原条件,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其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52菌株的种子液接种于LB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将菌液离心过滤后得到的胞外活性物质、超声波冰浴破菌得到胞内活性物质和对照组S52全菌液分别加入到含50 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听觉系统在脉冲噪声作用下的损伤特点以及在脉冲噪声环境下苯异丙腺苷 (R phenylisopropy ladenosine ,R PIA ,见SigmaChemicals)对听觉系统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 6只灰鼠 (chinchillas)暴露于 10 0个 15 0dBSPL脉冲噪声中 ,暴露前 2h在其右耳用药 (R PIA 0 1mmol/L ,3 0 μl) ,左耳为对照。脉冲噪声是模拟M 16来福枪而成。[结果 ]对照组 (左耳 )的永久性阈移 (PTS)在 2 2~ 40dB之间 ,用药组 (右耳 )的PTS比对照组少 8~ 13dB。其用药组的外、内毛细胞缺失率明显比对照组少 (10~ 5 0 %、15~ 45 % )。 [结论 ] 15 0dBSPL的脉冲噪声所造成的听觉系统损伤大大超过等能量的稳态噪声 ;R PIA可有效地保护听觉系统免受脉冲噪声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近30年来,一直本着“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不仅造就了一大批新兴科研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各基础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需求的改变,科学问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科学问题相对来说是重大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较多的投入和支持,即所谓的“热点”;而有些科学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多的支持,可能是因为其重要性相对较小或是暂时未被意识到,即所谓的“冷点”。皮肤病学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大多数在医学科学部H11(一级代码)申请代码下管理,近年来受到资助的热点冷点科学问题相信也是广大皮肤科医师和从事皮肤病研究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为此,我们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web/)对2011-2015年H11代码下的资助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以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近年来皮肤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  相似文献   
8.
铬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修复法,其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程序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且效果不稳定,易引发二次污染,这2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备受限制。微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特定生物(主要是藻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将水或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的过程,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通过生物转化、生物积累和生物吸附等多种机制去除环境中的六价铬[Cr(Ⅵ)]来修复铬污染,该过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过程安全和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铬去除技术,可应用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所致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重金属固化、回收等工艺中。现从微生物修复环境铬污染的技术、机制、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介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敏  赵苒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742-746
DNA双链断裂(DSBs)是真核细胞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 DNA损伤反应的激活可以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 从而引发肿瘤;H2AX磷酸化产生的γH2AX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清楚地反映DNA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 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细胞凋亡研究中, 是细胞损伤应激反应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γH2AX用作DSBs检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对其在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评估与临床肿瘤的早期筛查及治疗效果评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苯并[a]芘(B[a]P)和滴滴涕(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胺酰转移酶((λ)-GD的影响及作用形式.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食用油和二甲基亚砜处理)、低和高浓度B[a]P染毒组[1.0和10 mg/(kg·d)]、低和高浓度DDT染毒组[0.6和6 mg/(kg·d)]、低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低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染毒组各受试物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注射1次,连续31d.末次染毒24 h后通过眼球摘除取血,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T的活性;并制作肝脏HE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a]P和DDT单独染毒时,均能诱导ALT和AST活性升高(F=41.308,P=0.000;F=20.083,P=0.000),随各自染毒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升高,但二者联合暴露对AL和AST活性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258,P=0.264).B[a]P和DDT单独染毒对γ-GT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联合暴露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816).HE染色观察到肝细胞膜界限模糊,发生水样变性,肝细胞中出现小空泡,呈蜂窝状,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细胞质水样变性加剧,部分肝细胞质溶解,并且细胞核肿大,形状不规则.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a]P和DDT单独染毒均能诱导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B[a]P和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独作用,而非交互作用.B[a]P和DDT的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未观察到对γ-GT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