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给大白鼠注射不同剂量活大肠杆菌,试图阐明细菌数量及机体抵抗力在实验性败血症(或败血症休克)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实验用健康成年大白鼠52个,体重150~300克,性别不拘,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N=8,注射生理盐水),B、C、D组均从腹腔注射活大肠杆菌,B组量为3×10~(?)个/100克体重(N=13);C_2组量为4.5~6.7×10~(?)个/100克体重(N=13);D组量为1×10~(10)个/100克体重。  相似文献   
2.
健康雄性Wistar犬鼠40只,全麻,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主支5分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n=24)解除结扎后再继续观察10分钟,持续缺血组(n=16)连续观察15分钟,在冠脉结扎前后及解除结扎后,动态观察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电图。 结果发现:结扎左冠状动脉主支后,LVSP和±dp/dtmax立即显著降低,LVEDP立即显著升高,与结扎前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以后持续结扎的5和15分钟内,未发生进一步变化;解除结扎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突然显著恶化,多数动物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与持续结扎的动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上述结果提示:大白鼠心脏缺血后冠脉血流再通时,可发生严重的心肌损害,心肌收缩性能指标和心律失常能较好地反映这种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预处理对小鼠烧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小鼠烧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经热休克(肛温42℃,15min)预处理后小鼠对烧伤的抵抗力明显增强,表现为烧伤后48h内小鼠存活率和心肌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则低于对照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热处理可能导致多种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加。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热休克诱导的热休克蛋白表达及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调查内环境系统CBL课改革后的教学效果,为完善相关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并提高其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届八年制临床医学生190名和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学生60名为调查对象,对所实行的“课堂现场分段研读病例辩论赛式讨论”改革方案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对改革方案特点和优势的看法、学生喜爱支持这次改革的理由等。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收集、处理数据,描述性分析计算各指标百分率。结果 ①学生认为这改革方案所具有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轻学生负担78.5%、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85.4%、提高课堂讨论质量80.5%、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78.5%、扩大学生思考探索空间84.3%、该模式与临床诊疗过程接近84.0%;②学生喜爱支持这改革方案的主要理由有:减轻了学生负担83.4%、提高了课堂讨论质量72.4%、培养了学生挖掘临床信息的能力82.4%。结论 该讨论课改革方案,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讨论课教学质量,深受学生欢迎,对其他各课程的讨论课开展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能量代谢与内环境器官系统”是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系统教学过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凝练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与显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TBL+PBL、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思想,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654-2对缺血再灌流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Wistar大鼠,麻醉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主支5分钟后再恢复血液灌注10分钟,造成心再灌实验模型,用RM—6000多道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电图,并进行实验治疗。证实654—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能明显减轻再灌时心功能异常和心律紊乱。  相似文献   
8.
复制大鼠心缺血-再灌流实验模型,用 RM-6000多道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电图,并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国产与 Sigma 产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保护再灌流引起的心功能损伤方面均有疗效;在防止心室纤颤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应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交互式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以及培养临床思维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其他非临床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交互式教学”,以460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对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交互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对该教学的认可程度。运用Excel收集、处理数据,描述性分析计算各指标百分率。结果 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获得如下评价结果:①针对该教学实施的课前导学,402人(88.7%)认为课前导学促使相关教学内容的预习;375人(82.8%)认为课前导学可以提高课堂讨论质量;347人(76.6%)认为课前导学扩大思考探索空间,而课前导学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306人,67.6%)。②学生认为“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交互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14人,91.4%);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400人,88.3%);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380人,83.9%);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327人,72.2%)。③379名学生(83.4%)更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25人,71.7%),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21人,70.9%),提高自学能力(247人,54.5%)和综合归纳能力(197人,43.5%)。结论 在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交互式教学”,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开胸手术后,结扎左冠状动脉主支5min。解除结扎10min,造成心脏缺血-再灌流模型。人参叶茎总皂甙每次用量为100mg·kg~(-1),于开胸前24h及1h腹腔注射各一次。等量溶剂(生理盐水)同法注射作对照。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下列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最大降低速率(-dp/dt max),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心率及ECGⅡ导程。同时测尾动脉血压。实验证明,人参叶茎总皂甙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流心脏功能并降低心律紊乱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