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及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住院并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小婴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针5 mg/(kg·次),2次/d,2周,口服熊去氧胆酸5 mg/(kg·次),2次/d;治疗组再加双环醇片1 mg/(kg·次),2次/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2.000)、碱性磷酸酶(t=12.321)、血清总胆红素(t=2.321)、血清直接胆红素(t=5.543)及谷氨酰转肽酶(t=15.432)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1.913)、碱性磷酸酶(t=11.134)、血清总胆红素(t=1.6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77)及谷氨酰转肽酶(t=13.537)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谷丙转氨酶(t=1.655)、碱性磷酸酶(t=1.982)、血清总胆红素(t=1.7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88)及谷氨酰转肽酶(t=2.101)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抗CMV-IgM(χ2=8.076)及CMV-DNA(χ2=22.634)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降低胆汁酸水平,促进肝细胞恢复,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提供肝肿瘤局部靶向消融新方法。方法 应用电泳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该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纳米磁处理组 ,在不同剂量与时间点条件观察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率。结果 纳米磁组细胞凋亡率 2 4h时由 2 5 %上升到 5 4% ;3 6h时 ,纳米磁组、表阿霉素组、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 78% ,5 3 % ,2 % ,各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 (t =3 0 5 ,P <0 0 5 ) ,凋亡率、药量、与时间呈正相关 (r=0 96,P <0 0 5 )。结论 纳米磁可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可以提供肝肿瘤有效的靶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4岁 ,以腹胀 ,喘憋 ,浮肿 ,先后于 1999年 3月、 8月、 9月、 11月多次入院。首次入院查体 :面色苍白 ,口唇轻度苍白。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 ,达左腋前线第 6肋间。心率 130次 /min ,律齐 ,心音低钝 ,未闻及杂音。P2 >A2 ,肝脾不大 ,腹水征 (一 )。心电图 :广泛ST -T改变。X线 :肺淤血 ,左、右室及左房增大。心胸比例 :0 61。痛风性关节炎。 3月彩超可见 :全心大 ,以左心系统大为主。各瓣叶纤细 ,开放幅度小 ,EPSS增大。二尖瓣与左室呈大腔小口样改变。室壁薄 ,运动幅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保留残端重建与保留残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4例,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保留残端重建组(A组)、保留残根重建组(B组)和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组(C组)。A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16~43(28.80±5.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1(3.68±1.04)周,采用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B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18~41(28.4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0(3.36±1.68)周,采用保留残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C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18~43(29.10±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1(3.54±1.46)周,采用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术。术前、术后24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观察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A组随访24.00~45.96(35.52±14.40)个月,B组27.96~48.00(37.56±10.68)个月,C组24.00~66.00(37.08±13.44)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Lysholm评分(82.52±5.24)分,IKDC评分(79.92±3.44)分,高于B组的(80.74±3.14)分和(78.21±4.63)分,且高于C组的(79.22±3.63)分和(76.63±3.80)分(P<0.05);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89.84±5.13)分,IKDC评分(87.90±3.93)分,高于B组的(85.74±6.04)分和(83.62±5.64),且高于C组的(82.83±3.43)分和(79.21±4.04)分(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与非保残重建术相比保留了前交叉韧带残端组织,有利于促进肌腱移植物愈合和重塑,加速关节功能恢复。保残重建术中妥善固定残端组织,恢复其张力,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2-3 5h,平均2 6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 -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 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国产异长春花碱(盖诺)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3 3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异长春花碱2 5mg/m2 ,iv ,d1,d8,顺铂2 0mg/m2 ,ivgtt ,d1~4,联合化疗。结果 腺癌2 1例中CR +PR 11例,有效率5 2 4% ;鳞癌12例中CR +PR 5例,有效率41 2 % ;总有效率48 5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静脉炎,若用深静脉给药可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异长春花碱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为指南)对我院心肌梗死后病人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并进行长期随访.对比2001年指南发布前后心肌梗死后病人二级预防状况的差异.结果共有375例病人入选,指南发布前(2000年1月~2001年12月)165例,发布后(2003年1月~2004年12月)210例.指南发布后,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的使用率均较指南发布前显著提高(χ^2=3.87、64.40,P〈0.01、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前显著降低(t=2.59,P〈0.05);梗死后心绞痛和脑卒中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χ^2=6.60、4.10,P〈0.05).结论 2001年指南发布后我院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水平逐步提高,病人预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奥卡西平系一种治疗部分发作常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AED),为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但与卡马西平相比,其引起皮肤不良反应较少见。国内儿童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报道极少。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因发热4 d,皮疹1 d入院。入院前1.5个月曾因"发热5 d,抽搐、意识不清6 h"于我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系统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院外口服奥卡西平(25 mg/kg/d)、左乙拉西坦(20 mg/kg/d)、托吡酯(10 mg/kg/d)控制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和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1.85±0.65)U/L、肌钙蛋白I(0.51±0.01)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85±3.18)U/L、左心室射血分数(64.85±6.72)%、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0.22±3.9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11±3.91)mm、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EMI患者实施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