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mp-MR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DEC)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64例, 均行3.0T磁共振双参数成像(bp-MRI)诊断和3.0T mp-MRI结合DEC诊断,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统计3.0T bp-MRI和3.0T mp-MRI结合DEC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 分析预测值。结果 64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 经病理检查确诊阳性35例, 阴性29例;3.0T bp-MRI诊断出真阳性27例, 真阴性24例;3.0T mp-MRI结合DEC诊断出真阳性34例, 真阴性28例。3.0T mp-MRI结合DEC诊断灵敏度(97.14%, 34/35);准确度(96.88%, 62/64)高于3.0T bp-MRI诊断(77.14%, 27/35;81.25%, 52/64), 漏诊率(2.86%, 1/35)低于3.0T bp-MRI诊断(22.86%, 8/35), P<0.05;3.0T mp-MRI结合DEC诊断的阴性预测值(96.5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双源CT与普通64排CT行胸部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对比。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CT组和新双源CT组,行胸部平扫并记录扫描时间、CTDIvol及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60例患者两组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模式的扫描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双源CT组扫描时间较普通CT组时间缩短了65.12%;两种扫描模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双源CT的Flash技术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为胸部低剂量扫描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影像检查在脊柱骨折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骨折患者62例,43例有外伤史,其中坠落伤14例,车祸伤25例,其他4例。结果62例病例的X线平片对脊柱骨折的显示与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相同。螺旋CT及核磁共振(MPR)图像显示24例合并椎板、椎弓骨折, MRI未检出8例, X线均未显示。MRI确认脊髓损伤13例,1例有脊髓损伤表现而不能明确。MRI显示脊髓、韧带损伤及椎体挫伤具有优势。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选择手术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薄层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磁共振三维薄层扫描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其32例对照人员,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患者组及其对照组三叉神经毗邻解剖改变作出诊断意见,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26侧(76.5%),受肿瘤压迫3侧(8.8%),正常侧和对照组双侧共与血管密切接触7侧(7.1%),未见肿瘤压迫。②压迫三叉神经的常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16侧(47.1%),小脑前下动脉5侧(14.7%),无法确定的血管4侧(11.8%)。③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相对危险度为9.74。④9例手术结果证实,6例三叉神经痛由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引起,3例三叉神经疼由肿瘤压迫引起。结论磁共振平扫及三维薄层成像是目前诊断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主要病因是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少数为肿瘤压迫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CTA的影像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共12个肿块,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CT值35~48HU,其中5例内见小灶状液化坏死区,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其中3个病灶强化均匀,6个病灶强化不均匀。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8例颈部CTA均可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可见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颈部平扫和增强以及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 MR颅脑检查中射频能量特定吸收率(SAR)的情况.方法 选择280例行3.0T MR颅脑检查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即0~3岁两手不相交组[平扫、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单独扫描40例],20岁以上两手不相交组(平扫、血管成像、DWI各单独扫描40例),20岁以上两手相交血管成像组(40例),分别记录他们的SAR值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关序列的SAR值差异.结果 0~3岁两手不相交组与20岁以上两手不相交组相比较,0~3岁组6种序列SAR值明显高于20岁以上组,但不超过美国FDA规定的3 w/kg的安全标准.20岁以上两手不相交组中的血管成像组与20岁以上两手相交血管成像组相比较,S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岁患者颅脑各序列SAR值明显高于20岁以上患者,但在安全合理区间.20岁以上患者两手相交颅脑扫描,SAR值无明显增大现象.这对于指导MR日常工作,解除思想疑虑,提高MR检查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可因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而病情加重或死亡。分析青海高原地区(海拔2260~3300m)慢性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继发HAP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Problems regarding the prosthesis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femur and tibia prosthesis on line are relatively weak. The distal femoral rotation axis is mainly the transepicondylar axis. Due to patient differences as well as anatomy and intraoperative display,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axis in the process of knee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继发性淋巴瘤骨浸润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为继发淋巴瘤骨浸润的CT、MR和全身骨显影影像资料.39例均行CT检查,其中14例行MR检查,10例行SPECT检查,1例行PETCT检查.结果 病变主要发生于脊柱、股骨及骨盆,以多骨受累多见.CT表现为溶骨性或以溶骨性为主的骨质破坏22例(56.5%),成骨性7例(17.9%),混合性10例(25.6%).14例MR检查中T1WI 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以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为清楚,呈中~高信号,另外DWI序列对淋巴瘤也显示清楚,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7例(43.6%),且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全身骨显影中,10例显示病变局部放射性浓聚灶,1例见放射性缺损区并局部见"冷"、"热"混合型改变.结论 综合分析CT、MR及骨显影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中对于确定病灶存在、病变范围以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胸部接受双源CT 2种扫描模式(传统模式和Flash模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200例行双源CT胸部扫描年龄在1个月~10岁的患儿,将其按年龄分为5岁组(60例)3组,分别用传统模式和Flash模式行胸部平扫并记录扫描时间、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个年龄组中2种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之间差异.结果 200例患儿各组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2种扫描模式的扫描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ash模式扫描时间较传统模式时间缩短了70%左右;3组中2种扫描模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及有效剂量(ED)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3组胸部扫描有效剂量传统模式分别为(2.11±0.29) mSv,(1.57±0.16) mSv,(1.56±0.24) mSv,而Flash模式有效剂量分别为(1.16±0.17) mSv,(0.87±0.10) mSv,(0.74±0.08) mSv,仅为传统模式的54.98%、55.41%、47.44%.3个年龄组的有效剂量下降幅度同DLP一致.结论 Flash Spira技术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将为儿童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