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报告了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ITCL)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发现IT—CL多见于中年男性,以腹痛、血便、发热、体质量下降为主要症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病理改变以肠道溃疡形成为特点,溃疡形态呈多形性、多灶性、不规则,镜下瘤细胞明显异型、弥漫性浸润,中至大细胞多见。肿瘤细胞呈T细胞表型。ITCL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ITCL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注意识别,促其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和单纯聚乙二醇组各120例, 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 单纯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3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盲肠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共235例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并接受结肠镜检查。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盲肠插管成功率、排便次数与单纯聚乙二醇组比较[(7.3±1.1)分比(7.0±1.2)分、58.1%(68/117)比60.2%(71/118)、38.5%(45/117)比39.8%(47/118)、(4.2±1.9) min比(4.3±1.6) min、(5.9±2.7) ...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镜诊疗中异丙酚运用的疗效。方法:对210例患者经专业麻醉师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后行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术中常规输氧、监测血氧饱合度、血压、心率、心律改变。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并对内镜检查的不适症状遗忘,满意度好,恢复快,有49例出现较明显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占本组病例的23%,其中有1例严重的呼吸抑制,全部行对症处理可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异丙酚在内镜诊疗中运用疗效好,可扩大内镜诊疗适应范围,但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副作用,该诊疗术要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术中给药速度不能过快,给药量应有个体差异,术中应常规输氧,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并配备必备抢救设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美常安不同给药时机及疗程在H.pylori补救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H.pylori感染的初治失败患者随机分成4组:D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治疗2周。A组在D组方案上联用美常安2周。B、C组在D组方案前分别口服美常安4周、2周。治疗结束4周后,行13C-UBT评估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27例完成治疗和随访。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显示,A、B、C、D组根除率分别为73.33%、81.67%、75.00%及61.67%;符合方案集(PP)分析显示,A、B、C、D组根除率分别为77.19%、85.96%、80.36%、64.91%;A、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B组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5.26%、7.14%、12.28%;A、B、C组显著低于D组(P0.05),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常安能有效提高补救治疗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补救方案中在四联疗法前服用美常安4周是最优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时机及疗程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联合艾普拉唑(Ilaprazole)四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补救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80例H.pylori感染的初治失败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给予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治疗14 d.B组在A组方案上联用双歧杆菌14 d.C、D组分别在A、B组方案前分别口服双歧杆菌28 d.所有患者治疗结束4 wk后行C13-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记录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51例完成治疗和随访.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A、B、C、D组H.pylori根除率依次为:62.85、71.43、75.71、77.14;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各组根除率依次为:72.13、79.36、84.13、84.38.B、C、D组根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C、D组根除率显著高于B组(P0.05);C、D组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治疗完成率分别为:87.14(61/70)、90.00(63/70)、90.00(63/70)、91.43(64/70).B、C、D组治疗完成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治疗完成率略高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92、10.61、7.46、6.06.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能有效提高补救治疗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补救方案中在四联疗法前服用双歧杆菌28 d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高频电凝电切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310枚息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行A P C术(78枚)、高频电凝电切术(108枚)和E M R术(124枚),术后随访6 mo.分别统计3组术后并发症及原切除部位创面情况,比较3组之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178枚,A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98.1%和95.9%,均明显高于B组治愈率(64.2%),但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蒂及有蒂息肉132枚,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89.1%和97.3%,均明显高于A组治愈率(69.2%),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和穿孔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1.85%和2.42%,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C术适用于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适用于亚蒂及有蒂息肉,EMR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息肉,3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结直肠息肉大小、形态等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及胆宁片(DN)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后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0例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药,TUDCA组口服TUDCA,DN组口服DN。术后药物治疗并随访24个月定期复查胆道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比较3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胆固醇饱和度指数(CSI)、血脂水平。结果 190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1)术后24个月内对照组、TUDCA组、DN组结石复发率为17.46%(11/63)、6.34%(4/63)、10.94%(7/64);TUDCA组、DN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UDC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DN组(P0.05);(2)术后第10天,TUDCA组CS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石未复发患者中,TUDC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而TUDC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HD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后口服TUDCA及DN均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且TUDCA效果更优于DN。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分别运用日本Olympus JF-10及JF-140R电子十二指肠镜及相关仪器对116例胆道疾病患者行ERCP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ERCP诊断准确率94.8%,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是明确乳头壶腹癌和继发性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的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其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B超和CT,在早期诊断胆管癌方面明显优于B超及CT检查,为诊断胆管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