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B组,A组手术用时较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床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高度上升、Cobb角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均显著,但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成像对疑诊冠心病青年门诊患者的筛查情况并分析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行冠脉CT的疑诊冠脉病变的青年患者(≤45岁),根据冠脉CT评价其冠脉情况,记录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①冠脉钙化积分(CACS)为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和康复医学科2022年6—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徒手淋巴引流治疗,治疗组予以徒手淋巴引流治疗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肩关节活动评分、日常行动能力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分、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日常行动能力、疼痛、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较对照组低,上肢淋巴液流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及疼痛,提高患肢日常活动能力,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老年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胃癌治疗的惟一选择,但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们应用卡培他滨作为一线单药标准3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38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PA检查,采用VR、MIP、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经临床随访确诊肺栓塞26例;运用MSCTPA检出26例累及195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主干0支,左、右肺动脉主干15支,叶肺动脉52支,肺段动脉82支,亚肺段动脉46支。195支肺动脉病变中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为68支,占34.87%;偏心性充盈缺损为49支,占25.13%;混合型37支,占18.97%;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41支,占21.03%。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SCTPA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形态、位置、范围。结论:MSCTPA能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及相关病变的影像表现,可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明确诊断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PTA)患者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LGE)、心功能参数及组织特征追踪技术(FT)所得的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情况, 探讨其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临床明确诊断为PTA的患者32例和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受试者21名, 且均进行了CMR检查。依据有无肺动脉高压(PAH), 将PTA患者分为PAH组(11例)和非PAH组(21例), 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PTA患者间心肌LGE表现的差异。进一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PAH组、非PAH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心功能参数, 以及左、右心室心肌的整体应变峰值, 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将PAH组上述FT参数值与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PTA患者存在心肌LGE阳性者23例(71.9 %)。PAH组心室结合部(IP)(11/11)、心肌中层(11/11)或心外膜下(10/11)与非PAH组IP部(11/21)、心肌中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5例次)CT原始横断位图像及经后处理VR、MPR、CPR图像,观察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破口、夹层长度、是否累及分支动脉、真假腔大小、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夹层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以及内脏是否缺血或坏死。结果:MSCTA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VR、MPR、CPR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清晰显示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影,显示内膜破口4例,夹层长度2~4cm不等,累及分支动脉3例,假腔大于真腔3例,真腔大于假腔1例,假腔内血栓2例,所有动脉夹层真腔供血3例,假腔供血1例,1例为动脉夹层内支架术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1例合并小肠缺血。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目前MSCT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作为一线药物改良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2 500 mg/(m2·d),分早晚2次服用, 每3周重复共用4个周期.治疗1~2个周期出现Ⅲ~Ⅳ血液学毒性或消化道毒性者38例作为观察组,调整卡培他滨用药间歇2 500 mg/(m2·d),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7 d, 休7 d,再服7 d,28 d为1个周期,共用>4个周期.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中CR 2例、PR 9例、SD 15例和PD 12例,缓解率(CR+PR)为28.94%,肿瘤控制率(CR+PR+SD)为68.42%.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毒副反应轻微,多为Ⅰ/Ⅱ级.结论: 卡培他滨作为一线药物治疗老年或体质差的晚期胃癌患者即使改良方案也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本院体检的学龄期儿童568例,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收集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母亲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出生体重、居住地及体质量指数;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8例学龄期儿童中,血压升高286例(血压升高组),收缩压均值为(110.37±7.05)nnn Hg,舒张压均值为(72.14±6.21)mm Hg;血压正常282例(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均值为(87.21±7.59)mm Hg,舒张压均值为(53.62±6.80)mm Hg。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居住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日常运动情况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居住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日常运动情况是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期儿童血压升高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超重、居住地在市区及血糖血脂异常儿童血压升高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过去常被忽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证明其相关疾病并不少见[1,2].脑静脉解剖复杂、变异较多,易发生病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如脑静脉窦血栓的死亡率高达20%~78%[3].多层螺旋CT减影静脉成像(subtraction CT venography, SCTV)技术以其无创性,扫描时间短,能完整、清晰显示脑静脉等优点被广泛认可,其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立体、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地动态观察,从而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本文主要就脑静脉的各种影像成像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减影技术在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