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四川元坝区属盆周山区,麻风患病率0.35‰,近五年平均发病率1.33/10万。采用三联疗法对42例麻风进行了规则治疗2年,其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18~69岁;LL 34例,BL 2例,BB 1例,BT 5例;病期2~31年,平均9.62年;畸残Ⅰ级14例,Ⅱ级9例,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2 h)和腹水 (2、4、6、12 h)标本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 30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予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g口服 ,2次 / d,连续 7~ 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和腹水标本中均可测出药物浓度并随给药时间呈动态变化 ,血清中达高峰浓度时间 tmax约 1.5 h,高峰浓度 cmax(3.913± 1.388)μg/ m l,腹水中 tmax约 6 h迟于血清 ,cmax(2 .5 2 0± 1.2 13)μg/ m l,低于血清。血清和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 ,至 12 h两者趋于稳定。并发 SBP患者经治疗后发热、腹部体征、腹水性状和外周血象均有明显改善 ,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均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 ,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达 12 h以上 ;治疗 SBP特别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 ,并具有口服吸收好、给药次数少、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在颅脑创伤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及救急跌打丸治疗颅脑创伤 2036例.结果按 Jennett和 Bond分级疗效评价方法,Ⅰ级 28例,Ⅱ级 9例,Ⅲ级 36例,Ⅳ级 71例,Ⅴ级 1892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创伤,在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面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变化与病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1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重肝)血清中的HGF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HGF变化,结果:1.慢重肝患者血清HGF浓度变化与血清TBil的变化相一致,生存患者HGF在达到一个峰值后随血清TBil的降低而降低;死亡患者的HGF则进行性升高,在死亡前达最高值。2.生存患者的HGF峰值浓度为(5.214±1.657)μg/L,TBil为(236±109)μmol/L,PTA为(48.26±10.15)%;而死亡患者分别为(7.521±2.152)μg/L、(412±128).μmol/L、(30.09±14.28)%,均有显著性的差异。HGF在慢重肝患者血清中有较明显的升高,而且与TBil的变化有相关性,动态观察血清HGF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西非地区埃博拉疾病治疗中心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患者进行经验性诊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对2015年1月14~ 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病毒病治疗中心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埃博拉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四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 片,1/d)、左氧氟沙星(0.5g,1/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d)、口服补液盐Ⅲ(2包,3/d)、全能营养素(40g,3/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临床症状平均最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3%),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硬化、腹水、肝癌待排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死亡6例,好转率77%。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在西非地区缺乏实验室检查的特殊情况下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疗法联合对症处理治疗西非地区疑似或可能埃博拉感染发热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Unit,ETU)4级防护隔离条件下对疑似或可能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4至3月14日利比里亚中国ETU留观收治的32例疑似或可能EVD患者为研究对象,医生在4级个人防护隔离条件下查房,以询问病史为主要诊断疾病依据,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 片,1次/d)、左氧氟沙星(0.5 g,1次/d)、多维元素善存片(1片,1次/d)、口服补液盐Ⅲ(2包,3次/d)、全能营养素(40 g,3次/d)为基础用药联合对症处理的经验性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治疗措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40.53±13.89)岁(14~83岁),男22例、女10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中位数4.5(1~3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36±1.01)℃。主要伴随症状包括乏力25例(78.12%)、关节肌肉酸痛22例(68.75%)、恶心呕吐17例(53.12%)、头痛16例(50.00%)、食欲下降15例(46.88%)、腹泻14例(43.75%)、腹痛14例(43.75%)、咳嗽12例(37.50%)、胸痛10例(31.25%)、呼吸困难5例(15.62%)、吞咽困难4例(12.50%)、呃逆3例(9.38%)、消化道出血2例(6.25%)。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4±2.29) d。出院诊断包括急性胃肠炎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原因待查、肝癌可能1例,黄疸原因待查、肝炎可能1例,哮喘急性发作1例,疟疾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好转率81.25%(26/32)。体温恢复到正常者23例,平均发热恢复正常时间(3.51±1.60) d。患者未出现治疗无法耐受现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ETU对疑似或可能EVD患者进行密切医学观察并熟练扎实地应用问诊、查体等医学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经验性口服药物治疗联合对症处理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三种药物性肝损害常见的诊断标准的差异性和准确性,以验证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以“药物性肝损害”为第一诊断的119例患者按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析总结其致病药物种类,并运用ICM标准(RUCAM/CIOMS/Danan)、Maria标准、我国常用标准等诊断评分系统对其进行重新诊断,以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119例患者中肝细胞型共71例,占59.7%,胆汁淤积型28例,占23.5%,混合型20例,占16.8%.致病药物种类依次为:中药、抗结核类药物、抗生素、降脂类药物、保健品、解热镇痛类药、降压药、免疫抑制剂、他巴唑、肿瘤化疗类药物、降糖药物、胃药、藏药.在119例患者中,ICM标准的五项量化评分等级中,非常可能、很可能及可能三个评分等级累计共有115例(95.8%).我国常用标准中,有77例(64.7%)被纳入考虑范围.而Maria标准的五项评分等级中,无一例患者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大及有可能的两个评分等级累计仅14例(11.8%).结论 ICM标准对于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符合率最高;我国常用标准对于亚洲人群诊断符合率尚可,应用简便,可操作性强;Maria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电脑在高校学生中已经被普遍使用,但对电脑键盘的卫生清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键盘的卫生清洁状况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相关度。通过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量化微生物污染量,随机对8个男生、女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实验结果表明被抽查寝室电脑键盘都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其中男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分别为:(1号)32cfu/皿(>16cfu/皿),(2号)32cfu/皿(>16cfu/皿),(3号)24cfu/皿(>16cfu/皿),(4号)20cfu/皿(>16cfu/皿),女生寝室电脑键盘微生物菌落数分别:(5号)60cfu/皿(>16cfu/皿),(6号)84cfu/皿(>16cfu/皿),(7号)24cfu/皿(>16cfu/皿),(8号)28cfu/皿(>16cfu/皿)[1],男生寝室电脑键盘上微生物菌落总数在浓度1/10的生理盐水中平均为34cfu/皿,在浓度1/100的生理盐水中平均为22cfu/皿;女生寝室电脑键盘上微生物菌落总数在浓度1/10的生理盐水中平均为72cfu/皿,在浓度1/100的生理盐水中平均为26cfu/皿;并且女生寝室电脑键盘微生物菌落总数在浓度1/10的生理盐水和浓度1/100的生理盐水中都比男生寝室多。通过该实验让同学们了解自己使用的电脑键盘上微生物污染情况,提醒同学们加强对自己电脑键盘卫生的监管,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以防止使用电脑时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临床教学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对传染病学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