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的松片联合孟鲁司特及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度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90例哮喘中度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于接诊第1天予氨茶碱0.25 g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及甲基强的松龙40 mg加入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每日雾化吸入可必特液2.5 ml/次,2次/d。实验组,30 mg强的松片每日顿服、孟鲁司特10 mg每晚1次口服及茶碱缓释片0.1 q 12 h;对照组,30 mg强的松片每日顿服及孟鲁司特10 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的松片联合孟鲁司特及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度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较全面反映出Toll样受体4(TLR4)通过激活NF-κB引起大量炎性递质的释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轻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1、3、7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的表达情况及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并同时检测血TNF-α、IL-1β、IL-6,分析各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MAP组、SAP组TLR4表达及NF-κB活化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TLR4表达较MAP组更为增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AP组、MAP组患者发病第1、3、7天外周血PMN内NF-κB蛋白活性及PBMCs表面TLR4的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及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一致,呈正相关,并随时间相关性呈递减趋势。与IL-6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人体急性胰腺炎发病、病情进展中较全面动态地反应出TLR4通过激活NF-κB,引起大量炎性递质的释放,加重病情的进展,为今后预测疾病进展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诊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临床诊治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和治疗过程。结果48例病人中13例首诊出现误诊,主要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其中死亡15例,死亡率31.3%,主要死于严重感染。结论诱发本病的其他疾病往往较严重突出,易掩盖本病的存在而造成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建立整体诊断观念是减少误诊的关键。治疗上注意充分补液,逐步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症,特别注意感染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快速全血心肌钙蛋白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度可疑AMI、发病时间在6h内的138例急诊患者,按AMI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非AMI组);在就诊即刻床边抽取肘静脉全血检测cTnT的浓度和NT-proBNP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2例,设为实验组;非急性心肌梗死(非AMI组)66例,设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患者全血cTnT和NT-proBNP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cTnT和NT-proBNP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为90.2%,特异性为90.9%,与分别单独检测cTnT和NT-proBNP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6%、77.8%和84.8%、83.3%)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床旁快速联合检测全血cTnT与NT-proBNP水平,可明显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特别适用于急诊室及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胺碘酮微泵输注与常规静脉推/滴注用于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胺碘酮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抢救成功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微泵输注的21例为治疗组,常规静脉推/滴注的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负荷量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或微泵输注,若未转复,治疗组给予胺碘酮300mg微泵输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300mg静脉滴注,未能转复或心律控制不满意者再追加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比较两组的转复时间,追加用药例数和副反应(静脉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转复时间(30.5±2.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5±4.0)min,P〈0.01;治疗组在追加用药例数和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与常规静脉推/滴注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比较.微泵输注的起效快.操作简便.增加用药量少.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9~20004年12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占31例(25.8%)、24例(20.0%)、65例(54.2%);最常见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分别占31.7%、24.2%、18.3%;应用抗血栓治疗患者87例(72.5%),120例患者中发生动脉栓塞25例(20.8%),脑栓塞18例(15.0%)。阵发性房颤多采用复律治疗(62.6%),以胺碘酮为主(71.0%),心律平(19.0%);慢性房颤患者,试行复律者不足1/2,主要采用控制心室率治疗(87.0%),药物主要有地高辛(42.0%)、β-受体阻滞剂(38.0%)和钙离子拮抗剂(20.0%)。结论房颤常见病因是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栓塞是其重要并发症,预防卒中,高危组需用华法林,低危组可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气管插管体会。方法 32例运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急诊患者,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以及插管所致的即时并发症,并与普通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急诊患者作对比。结果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频喉镜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较普通喉镜组有明显差异(P<0.05),视频喉镜组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与普通喉镜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视频喉镜组即时并发症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P<0.01)。结论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一次插管成功率高、速度快、并发症少,在急诊抢救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充分开放气道、左手持械时灵活调节视频喉镜角度和进度有助于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428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428例院前CPR病例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428例心肺复苏患者中,CPR成功的病例有81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70例,占86.4%。脑复苏成功的有39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33例,占84.6%。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主要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和)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发热患者院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教育,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调查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4月1日—2007年8月30日所有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院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检查外周血常规。结果654例患者中192例(29.4%)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较多。其中40例(20.8%)患者在不知道所服何药的情况下服用了抗菌药物。随着病程的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增加。院前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都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院前用过抗菌药物患者确实需要抗菌药物的比例为27.1%,并不高于院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6.4%),P>0.05。结论发热患者院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需采取加强教育及其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