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目的 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至2018年尿培养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A组(2012—2014年)与B组(2015—2018年),对比分析两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各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趋势。结果 ①共培养出6596株病原菌,其中A组1857株,B组4739株。A组与B组排名前5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②B组中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中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于B组,分别为45.2%和30.6%,B组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A组,且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具有统计学意义。④B组中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略高于A组,分别为42.4%和42.8%,B组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则更低。结论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占病原菌的70%~80%。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病原菌耐药、治疗泌尿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后尿道狭窄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多重耐药的D2群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后尿道狭窄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多重耐药的D2群棒状杆菌赵建宏,易和平,张艳林,张静,商彦钗(河北医学院二院,石家庄050000)D2群棒状杆菌(COrvnebacteriurnCDCGroupD2),属于棒状杆菌属,King于1972年首次描述,现尚未...  相似文献   
3.
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是一种经典的磷脂染色法,过去多用于病理切片,也可用于骨髓涂片染色,由于它染色效果及重复性好,一直是细胞化学染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时间较长,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染色研究,对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经与原法对比,效果满意,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和分析,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有效改善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概率. 1 资料与方法 监测对象为重症病房工勤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采用随机、隐蔽式现场观察方法,在操作较频繁的时段,对工勤人员操作后手卫生执行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总操作次数计算.监测包括工勤人员进行病床单元清洁卫生、处理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操作后执行手卫生,依照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手卫生指征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连续4次横断面调查所获取的在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目的构成比、联用率、DDD频数以及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和管理效果。方法对2003、2005、2008、2009年连续4次横断面调查所获取的调查数据,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目的构成比、联用率、DDD频数以及病原学送检率等数据,采取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3年的60.49%下降至2009年的49.93%,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内科和妇科下降明显,分别从2003年的48.47%、63.41%下降至2009年的34.06%、40.00%;但儿科、外科、五官科、产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下降不明显;一联用药率、≥三联用药率变化不明显,而二联用药率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41.84%下降至2009年3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科预防性使用率和儿科治疗性使用率最高;病原学送检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和2009年抗菌药物DDD频数最高的均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但2009年第二代头孢菌素明显下降,第一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的构成比均明显下降,而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和硝基咪唑类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明显,今后应从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入手,缩短疗程,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6.
7.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识别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普外科连续手术患者的监测数据,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及其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5.5%,发病率最低的是甲状腺和疝修补术,分别为0.3%、0.3%,最高的是胰腺手术为1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危险指数、切口分类、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住院天数、植入物和手术方式(开放与腔镜)未发现性别、年龄、全麻和切皮前30 min~2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可显著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差异明显,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危险指数(>1分)、非清洁手术、手术时间(>75百分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分)、术前住院天数(>7 d)、有植入物的手术和腔镜手术是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训练的患者;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的评定中,两组患者训练前各因子分均值无统计学意义(t=0.319,0.235,0.207,1.407,0.173,0.756,0.787,0.031,0.413,1.779;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训练组与对照组的各因子分均值变化有着显著性差异(t=1.344,17.355,4.966,5.847,5.559,8.324,2.357,5.391,5.248,3.899;P<0.05或<0.01)。结论加强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