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1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464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514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1749篇
内科学   1024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6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575篇
综合类   4890篇
预防医学   1405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449篇
  589篇
中国医学   1538篇
肿瘤学   42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741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1058篇
  2000年   933篇
  1999年   656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62年   7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IgM;ACA-IgG)、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A-β_(2)GPI-IgM;A-β_(2)GPI-IgG)与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218例患者(B组)和接受胚胎移植且临床确定妊娠的321例孕妇(A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比较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结果A组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分别为3.11%(10/321)、4.67%(15/321)、1.87%(6/321)、1.56%(5/321),B组分别为6.88%(15/218)、8.25%(18/218)、3.66%(8/218)、3.21%(7/218)。两组ACA-IgM、ACA-IgG、A-β_(2)GPI-IgM、A-β_(2)GPI-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与不明原因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医药高校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三全育人”为视角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杏林成长导师”计划路径、内容深入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剖析该计划对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的现实成效,从而为“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药院校制度建构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要求高于住院医师培训,完成心血管专培的医生应能在医疗、教学、科研能力上明显提高,达到心血管专科主治医师水平。如何提高心血管专培学员教学能力是专培中的难点。将专培学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课程结束后通过测验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旨在探讨由心血管专培学员主导C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对其自身综合能力有所提升。结果显示,CBL教学法组学生临床理论及病例分析考试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专培学员通过主导CBL教学,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科协调均有提升;相较传统教学法,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佳,有利于心血管专培学员自身综合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需求度现状及差异,为《健康教育》课程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在校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及二者差异。课程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运动康复指导及健康促进理论。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情况与专业/ 学制之间、相关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度与学制的差异,相关课程内容学习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关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健康促进理论八项的学习需求度在长学制医学生与五年制医学生中的总体分布位置不同(U = 2.4、2.2、2.5、2.3、2.4、2.4、2.3、2.0,P 均< 0.05);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运动康复指导八项的满意度与需求度之间的总体位置分布不同(U = 6.2、5.2、7.2、9.2、5.9、6.1、2.1、3.2,P 均< 0.05);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慢性病人、老年人、孕产妇、传染病人、高危人群和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关注人群侧重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14.2、9.9、6.9、23.9、17.8,P 均< 0.05);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偏好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 均< 0.05)。结论 当前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未能完全满足不同学制、年级医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开设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为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和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分别评估医学生的共情和人格特质。结果  共发放问卷2 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8份,有效率为96.93%。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均值为(103.24±14.35)。共情能力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4~0.406, P<0.01),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5, P<0.01)。分层回归结果表明:“共情重要性”和“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人格因素占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6.2%(P<0.01)。结论  我国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低于国外医学生,重视人格特质的塑造有助于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胜任力为目标驱动重新梳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采用“课程矩阵”设计法,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目标凝炼课程内容、精炼核心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选修课分模块化设置;通过多种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医改环境下,临床医学人才的医德培养愈发重要,也越来越引起管理层重视。而医院文化环境对研究生医德培养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塑造并铸就研究生良好信念,强化研究生医德养成。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自身文化环境特点,探索传染病学研究生医德培养方式,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研究生医德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总结现有教学经验,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中心,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加强理想信念与品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发挥综合素质课程的积极价值引领作用,促进医学生从个性化发展成长为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医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健康中国建设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在现行医学教育体系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必然选择。创新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汲取长学制试办经验,直面现存问题,聚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目标引领、厚植基础、面向临床、聚集创新”的办学原则,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