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17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662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56篇
  214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医药高校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三全育人”为视角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杏林成长导师”计划路径、内容深入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剖析该计划对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的现实成效,从而为“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药院校制度建构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元汤加味对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扩冠、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保元汤加味治疗,1剂/d,两组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胸闷不适分别为(1.68±1.01)(0.74±0.53),气短乏力分别为(1.34±1.02)(0.65±0.46),畏寒肢冷分别为(1.19±0.53)(0.59±0.42),面色苍白分别为(1.01±0.64)(0.53±0.44),外周血hs-CRP分别为(3.16±0.45)mg/L、(2.31±0.40)mg/L,LVEDD分别为(50.24±5.89)mm、(45.37±5.21)mm,LVEF分别为(46.01±6.89)%、(51.38±6.42)%,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保元汤加味可以提高心阳虚衰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首都医科大学通过60年辛勤耕耘、精益求精,秉承“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型与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回顾学校60年来本专科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国际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以总结经验并鼓舞全体首医人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需求度现状及差异,为《健康教育》课程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在校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及二者差异。课程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运动康复指导及健康促进理论。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情况与专业/ 学制之间、相关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度与学制的差异,相关课程内容学习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关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健康促进理论八项的学习需求度在长学制医学生与五年制医学生中的总体分布位置不同(U = 2.4、2.2、2.5、2.3、2.4、2.4、2.3、2.0,P 均< 0.05);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运动康复指导八项的满意度与需求度之间的总体位置分布不同(U = 6.2、5.2、7.2、9.2、5.9、6.1、2.1、3.2,P 均< 0.05);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慢性病人、老年人、孕产妇、传染病人、高危人群和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关注人群侧重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14.2、9.9、6.9、23.9、17.8,P 均< 0.05);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偏好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 均< 0.05)。结论 当前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未能完全满足不同学制、年级医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开设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为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和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分别评估医学生的共情和人格特质。结果  共发放问卷2 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8份,有效率为96.93%。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均值为(103.24±14.35)。共情能力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4~0.406, P<0.01),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5, P<0.01)。分层回归结果表明:“共情重要性”和“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人格因素占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6.2%(P<0.01)。结论  我国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低于国外医学生,重视人格特质的塑造有助于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医改环境下,临床医学人才的医德培养愈发重要,也越来越引起管理层重视。而医院文化环境对研究生医德培养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塑造并铸就研究生良好信念,强化研究生医德养成。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自身文化环境特点,探索传染病学研究生医德培养方式,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研究生医德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总结现有教学经验,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中心,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加强理想信念与品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发挥综合素质课程的积极价值引领作用,促进医学生从个性化发展成长为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医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9.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践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有益探索。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探讨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同时,结合科研新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恶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及多种单克隆抗体,对12例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显示(1)TIL在肿瘤局部主要分布于癌间质区,而癌质区仅有极少数TIL浸润;(2)TIL中的主导细胞为CD3^+T细胞,且无论在实质区还是在间质区CD^+4细胞均少于CD8^+,癌间质区CD^4+/CD8^+比值大于癌实质区;(3)无论在癌实质区还是在癌间质区,均有部分CD^25+或HIA-DR^+TIL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