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文献综述如下,旨在探寻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取穴与针刺规律。1取穴方法1.1循经取穴1.1.1阳经取穴为主梁永瑛等[1]共检索分析到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主的文献52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穴选用,主要集中在手  相似文献   
2.
<正>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多继发于膝关节骨关节炎,青壮年人多因急性损伤所致。李堪印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聆听教诲,现将李老应用利湿清热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86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骶髂关节调整治疗组和常规牵引按摩治疗组,每组40例,1次/d,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骶髂关节调整治疗组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one,VAS)评分差、改善率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10%~26.6%的患者下腰痛由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引起[1,2],80%~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甚至痊愈[3].本文应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LDH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复方伤痛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血瘀气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伤痛胶囊治疗组与复方伤痛安慰剂胶囊对照组,2种药物都予以饭后口服,3粒/次,3次/d,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临床思维导图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实践和研究,分析了传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PBL教学法,以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学员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员自己绘制临床思维导图,既有助于学员快速巩固临床知识,又能系统、快速地培养学员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文章还讨论了该教学法对提高学员专业知识、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和临床决策能力的意义,提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要以学员为主体,突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特征和目标,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学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应用理筋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治愈139例,显效35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2.9%。结论理筋拔伸旋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烙灸督脉联合针刺与单纯运用烙灸、单纯运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烙灸针刺组、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各脱落2例,每组38例)。督脉烙灸组采用烙灸治疗,腧穴分为A、B两组,A组:百会、大椎、身柱、至阳、脊中、命门、腰阳关,B组:风府、陶道、神道、筋缩、悬枢、长强,每周一烙灸A组穴位,每周五烙灸B组穴位。常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太溪、悬钟,并辨证配穴,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次。烙灸针刺组采用与上述督脉烙灸组的烙灸及常规针刺组的针刺联合治疗。每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烙灸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5%(34/38)、督脉烙灸组为65.8%(25/38)、常规针刺组为63.2%(24/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烙灸针刺组疗效优于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均P0.05),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SDSV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烙灸针刺组SDSVD、MMSE、ADL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督脉烙灸组与常规针刺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均具有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医烙灸督脉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单纯督脉烙灸和单纯常规针刺治疗,且在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的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扌衮]法推拿是20世纪40年代由于[扌衮]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创造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是[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相对于一指禅手法。[扌衮]法施术面积大、作用力柔和为特点,更适合中风偏瘫后痉挛状态的治疗。丁季峰的弟子是有康副主任医师,继承发展运用推拿掖法为主配合被动运动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及其机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