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更正     
张如祥 《中国针灸》2005,25(1):40-40
笔者在1998—2003年期间运用关刺针法治疗腕关节损伤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运用"分刺"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匀为本科门诊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  相似文献   
3.
胸胁迸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但又不足以使肋骨骨折时,所形成的胸胁部气机壅塞,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俗称"岔气"[1].近年来,笔者运用傍针刺疗法治疗胸胁迸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背部刮痧联合督脉药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复合维生素,连续服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背部(包括颈、肩、背、腰等)刮痧联合医院自制制剂(三虫胶囊)行督脉药灸治疗,1周1次,4次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FS-14)。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远高于对照组的5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及FS-14评分,均有下降(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背部刮痧联合督脉药灸治疗对CFS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腕关节软组织损伤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在1998-2003年期间运用关刺针法治疗腕关节损伤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腰痛(LBP)是指腰部胀痛伴活动受限,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无神经根受累等症状的病症[1],广义上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等各种急慢性腰痛[2]。LBP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腰痹病"的范畴。近年来,下腰痛发病率逐年升高,80%~85%的成人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非特异性下腰痛[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13例女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46例)。两组取穴相同,分别采取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或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半年后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0.9%,对照组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肌筋膜炎亦称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病.腰背部、骶髂部、颈肩部为好发部位.笔者从2001年开始,运用皮肤针加走罐治疗该病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力或导致截瘫.2003年~2007年我科将电针刺激解突穴与腰椎牵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腰椎牵引及常规穴位针刺配合腰椎牵引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本院100例2017年1月—2018年2月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方案组治疗中应用常规的松解等方案,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则选择常规方案加上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的疗效,施治前后患者数字量表评分、生存质量以及睡眠情况;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疗效比常规方案治疗的患者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早,数字量表评分则更低、生存质量以及睡眠情况均更有优势,各项指标P<0.05。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治疗中不良事件无异于常规方案组,P>0.05。结论常规方案加上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