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5例氯乙酰胺灭鼠药致中毒性脑病患者。均为自消化道摄入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意识模糊及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头颅CT检查正常。治疗使用解毒剂已酰胺,辅以抗癫痫药物、抗精神药物及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硝酸异山梨脂、阿司匹林、极化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前列腺素E1静脉注射,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程度及用药后肝肾功能、血脂、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的改变。结果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震颤麻痹1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2.5岁。病程1~5年,平均3年。均无中毒及头部外伤病史。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障碍及震颤。10例患者有便秘、多汗、排尿不畅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3治疗方法1.3.1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震颤麻痹的主要病机是血虚生风、阴虚生风或痰热生风。本组对阴虚生风的8例患者治以育阴柔肝、熄风定颤,方用大定风珠加减:生牡蛎30g,鳌甲30g,龟板2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6.
肝性胸水临床较为多见,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方法欠效,笔者近4年来采用胸腔内注射维生素C治疗肝性胸水34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3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25~82岁。病程1周~1年。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3年以内22例,3~5年10例,5年以上2例。农民23例,工人7例,干部4例。1.Zlde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并有咳嗽、气急、胸闷、不能平卧休息。经B超、X线及胸腔穿刺证实为漏出液并且与腹水性质一致,压缩肺可随体位改变,并排除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胸水。其中右侧胸水26例,…  相似文献   
7.
安置人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所致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并已得到世界公认[1].笔者对30例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性眩晕52例,现报告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6d~7年,平均病程3.8年;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48.7岁;病程10d~8年,平均病程4.5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比灵灵治疗脑梗塞的脑血流和血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技术及血流变指标检测,对36例脑梗塞患者服用西比灵前后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照组相比较,结果:TCD显示西比灵治疗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血流变各项指标有一定程度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值显著提高,生活能力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83.33%,结论:西比灵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脑部供血供氧,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再发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本文对5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示再发率为14.3%,再发类型多数与首次发病相同,少数患者再发为脑出血。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其他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粘度、吸烟等。再发次数越多病情越重,预后则越差。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辩膜性及非辨膜性心房纤额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