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来医院妇产科实习的临床实习生120名,将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014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2015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研究组。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和理论考核,分析其教学效果,并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实习后临床岗位胜任力理论应用、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了以带教效果、实习生知识应用、带教意见反馈等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论以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带教中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5年余,术后半年发现肌瘤复发,彩超示肌瘤直径约1 cm。术后2年意外妊娠,停经40余天时彩超提示早孕,子宫肌瘤直径约2 cm ,停经2月时彩超提示子宫肌瘤4 cm ,因计划外妊娠,行人流术。术后2年未检查。9月前再次自然受孕,当时彩超提示多发子宫肌瘤,最大直径约6 cm ,孕晚期彩超检查提示多发子宫肌瘤较大者位于宫底部,大小为8.2 cm ×6.2 cm ,边际网清,内回声不均。患者入院后因瘢痕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巨大儿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腹壁与膀胱及子宫前壁广泛致密粘连,钝锐性分离粘连,暴露前壁,在下段上方切开子宫肌,娩出胎儿及胎盘组织。常规缝合子宫后,进一步分离子宫底部与腹壁之粘连,游离出子宫,见宫底及后壁被大网膜粘连包裹,子宫右角部凸出一8 cm ×6 cm肌核,子宫后壁浆膜下散发小肌瘤,直径在1.0~3 cm不等,肌壁间及宫颈后唇均触及不规则肌瘤,边界不清,子宫左后壁与乙状结肠致密粘连,给予肌瘤挖除,关腹过程中发现下腹两侧盆腔腹膜外数个大小等质硬结节,直径在0.3~1.0 cm ,于腹膜外行结节剥除,剥除过程中腹膜完整,见图1、图2。术后病理报告:(腹膜)多发性平滑肌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疗效,进而对3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24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1例),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及LNG-IUS(C组)治疗6个月。治疗后每3个月取患者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的病理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组(A组)、口服避孕药组(B组)、LNG-IUS组(C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97.5%、96.3%和100%,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3组的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6.1%和22.2%,差异显著(P0.025);体重质量增加发生率分别为51.9%、6.1%和4.9%,差异显著(P0.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4%、4.9%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头晕乏力、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对50岁以下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方法均可为首选。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身体一般状况及对药物副反应的耐受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5.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上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可同时或异时患有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有关的结肠外恶性肿瘤.自林奇综合征被定义后,相关基因学、诊断标准、监管手段及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临床医生需掌握相关知识,运用于临床,提高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率、监管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同保守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及非典型增生(AH)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可接受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CH的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或LNG-IUS(C组)治疗;AH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或GnRH-a治疗。每3个月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C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口服避孕药治疗组、LNGIUS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7.5%、73.7%和94.7%(P=0.039),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依次为42.5%、7.9%和2.6%(P=0.001),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0%、5.2%和26.3%(P=0.023),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5.2%和2.6%(P=0.624)。(2)A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GnRH-a治疗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0.5%和60.9%(P=0.197)。口服孕激素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59.1%)、突破性出血(22.7%)、恶心呕吐(13.6%)及头晕乏力(6.8%)。GnRH-a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67.4%)、阴道干燥(34.8%)、精神状态改变(32.6%)、头痛乏力(10.9%)。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及肝酶升高。结论:对50岁以下的CH患者,可首选宫腔内置入LNG-IUS系统。对AH患者,若无生育要求或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50岁以下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口服孕激素和GnRH-a治疗的疗效相当。保守治疗需在严格监测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癌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