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外科ICU(SICU)和内科ICU(MICU)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2年1月-2016年6月SICU和MICU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合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ICU血培养分离的587株病原菌中:SICU检出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5%,革兰阳性菌39.2%,真菌7.3%;MICU检出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8%,革兰阳性菌36.0%,真菌6.2%。SICU和MICU中革兰阴性菌前3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确诊血流感染者386例,其中SICU 226例(单一菌感染202例,复数菌感染24例),MICU 160例(单一菌感染138例,复数菌感染22例)。S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ICU,而M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等的耐药率则明显高于SICU。MICU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SICU。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中,MICU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SICU,而S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则高于MICU,总体全因死亡率MICU高于SICU。结论 SICU与MICU虽然收治病种不同,但血培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基本相似。除鲍曼不动杆菌外,MICU患者的血培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SICU,并且血流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高于SICU。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持续输注洛赛克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25例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经过,均予持续静脉输注洛赛克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结果25例中16例于72小时内止血,5例96小时止血,2例7天左右止血,有1例于止血后两周出现再出血,经上述同样方法72小时止血,未再复发出血。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无一例转为外科手术。结论以持续静脉输注洛赛克为主综合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G-)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72例患者G-杆菌菌株分布及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非发酵菌在G-杆菌中占较大比例;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仍占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主要部分,控制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有新的进展。由单一的手术治疗发展为手术、化疗、放疗、免疫等综合疗法。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加肿瘤“靶血管”的栓塞术 ,是近 2 0多年来用于临床的化疗方法。我院自 1997年至 2 0 0 2年采用髂内动脉介入化疗加栓塞 ,配合手术治疗中晚期浸润性膀胱癌共 4 7例 ,获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7例 ,男 38例、女 9例 ,年龄 33~ 86岁 ,平均 6 7.5岁 ,病程 2d至 3年 ,血尿和尿频、尿急、尿痛为最常见症状 ,按TNM法分期 ,T2 N0 M0 2 3例、T2 N1M0 3例、T3N0 M0 13例、T3N1M0 4例 ,T4 N1M0 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78只清洁型SD大鼠,尾静脉单次注射利奈唑胺54 mg/k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注射后0~19h,利奈唑胺在大鼠的血、脑组织和脑脊液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31.39、5.11、23.97 μg/m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67、2.42、1.99 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分别为134.55、28.23、136.43 h·μg/ml,血脑屏障穿透率为76.36%.结论 利奈唑胺能很好地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穿透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1例与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膀胱多发癌累及后尿道,1例为膀胱癌发生盆腔广泛浸润转移侵犯尿道,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尿道癌。结果: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率23.8%,2例行全膀胱切除十回肠膀胱术十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盆腔广泛转移者行放射治疗,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者补行全尿道切除术。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回肠膀胱术及尿流改道,须同时行全尿道切除术,选择原位新膀胱+下尿路重建术者,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研究70例膀胱TCC和18例膀胱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的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表达阳性率为72.9%,高于其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COX-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及病理分级相关(P均<0.05),COX-2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初发与复发肿瘤之间以及多发与单发肿瘤之间COX-2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COX-2表达与膀胱癌的复发无关(P>0.05)。结论COX-2表达与膀胱TCC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虽然COX-2并非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未发生ARDS的两组患 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2011年ARDS的柏林定义,选取我院2009年1 月~2014年5月心外科收治的75例未发生ARDS的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患儿作为I组,同期发生ARDS的80例患儿作为Ⅱ组,对 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术前及术后血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术前 左室EF等39 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Ⅱ组死亡17 例,病死率21%。II 组中轻度ARDS 27 例,中度ARDS 25例,重度ARDS 2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术前PCO2、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早期血清球蛋白、术中 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后8 h胸液量、术后8 h输血量、术后血白蛋白、术后血 肌酐、术后初始乳酸值、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 B型尿钠肽、术后24 h降钙素原、术后24 h C反应蛋白、术后24 h血 清前白蛋白、年龄、术前肺动脉压、术前肺部感染、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等23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5项指标是 CCHD术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DS是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儿的病死率。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可 以预测ARDS的发生并早期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利于提高CCHD患儿术后ARDS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固定方法(缝线交叉固定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收治的两组重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干预性的临床研究.入重症医学科后根据CVC的使用指征,将患者分成缝线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