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FⅨ基因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人群FⅨ(凝血因子Ⅸ)基因多态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Tru9I(同功酶即MseI)酶解技术,对12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结果首次在广西人群中发现FⅨ基因5′侧翼698位核苷酸存在Tru9I多态性,该多态性由83bp/58bp+25bp组成,二者的基因频率在受检的180个FⅨ基因中,分别为0.622和0.378,女性杂合子频率为0.473。结论该发现有助于血友病乙携带者的检测及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用错配引物介导人工HhaI内切酶酶切位点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cDNA95(A→G)突变谢建生,龙桂芳,唐智宁,蒋南华,林伟雄,李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酶缺陷病,可导致蚕豆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药...  相似文献   
3.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使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转化成功率77.4%。建立了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和完整的细胞株档案。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永久保存细胞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冲洗液温度对膀胱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液不同温度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收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共计156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71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用30℃~37℃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对照组采用22℃~24℃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比较两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时间、膀胱痉挛持续的天数.结果:膀胱痉挛发生比例为:实验组41/79,对照组53/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膀胱痉挛日平均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30℃~37℃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优于22℃~24℃,是减轻膀胱痉挛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微卫星及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江  龙桂芳 《华夏医学》2006,19(3):595-597
血友病甲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微卫星在其基因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法对广西壮族HLA—DQA1进行基因分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82名无血缘关系的广西壮族健康人的HLA-DQA1进行基因分型。共检出7种DQA1等位基因,以DQA1*0301的频率最高,达31%,其次为DQA^0104,0102和0501,检出率分别为24.3%,16.9%和11.7%。未出的等位基因有DQA1*0201,0302和0601。结果表明,壮族的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除与中国南方人相似外。  相似文献   
7.
联苯胺染色联合显微操作法获取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NRBC)的识别和获取方法,为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创造条件.方法:单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联苯胺染色识别母血中NRBC,显微操作获取.结果:28例样本中每例发现NRBC 4~13个/5ml,共获298个.结论:联苯胺染色后母血中NRBC易于识别,熟练的显微操作能迅速获取单个NRBC,为应用单个胎儿NRBC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打下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法对广西壮族HLA-DQA_1进行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82名无血缘关系的广西壮族健康人的HLA-DQA_1进行基因分型。共检出7种DQA_1等位基因,以DQA_1*0301的频率最高,达31%,其次为DQA_1*0104,0102和0501,检出率分别为24.3%,16.9%和11.7%。未检出的等位基因有DQA_1*0201,0302和0601。结果表明,壮族的HLA-DQA_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除与中国南方人相似外,尚有其特点。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HLA-DQA_1基因分型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人HLA-DQB1等位基因与β地中海贫血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HLA抗原与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64名随机抽样的,无血缘关系,三代以上均为壮族并三代以上居住在广西,籍贯分布广西各地,均在本实验室经基因诊断证实为β地贫的患者进行HLADQB1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LADQB10604等位基因在该群体中频率为12.5%,对照组为1.4%;其相对危险度为9.9,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显著性检验χ2=20.78,P<0.005)。结论:提示HLADQB10604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居民β地贫的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地中海贫血的社区预防与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桂芳 《医学文选》2001,20(5):587-588
196 5年开始对血液病、异常血红蛋白 ( Hb)、地中海贫血 (地贫 )的临床诊疗、预防与分子遗传学进行研究 ,与研究人员对广西 39个县 6个民族的 10余万人进行大样本的血红蛋白病调查 ,检出 13种异常 Hb类型和 12种β-地贫基因型及 6种 α-地贫基因型。其中 Hb-都安、Hb-武鸣、β-地贫 CD-30 ( AGG-GGG)、α-地贫非缺失型 Hb-Hchad基因型为国际首次发现 ,另有 5种异常 Hb和β-地贫 CD-95 ( A)基因型为国内首次发现。 1983年至今 ,对地贫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10 0 0余例 ,有效的控制了 2 5 0余例重型地贫胎儿出生 ,并在广西 5个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