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复位治疗。结果本组44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2例有轻度张口受限,经张口训练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是较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复位治疗.结果 本组44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2例有轻度张口受限,经张口训练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是较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其中30例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组),另外30例采用口腔科常规颌面组织缺损修补术(对照组),2组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及语言清晰度。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组织瓣均移植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占16.7%,而对照组则为9例,占30.0%,2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2组在语言清晰度对比上差异显著,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为前臂皮瓣和腓骨瓣。对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在早期积极选择游离组织瓣修复可有效防止组织变形移位,修复成功率高,术后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好,同时还能对局部瘢痕形成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颧骨复合体骨折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5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中,A型骨折15例(25.42%),B型骨折25例(42.37%),C型骨折19例(32.20%)。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颞部切口3例(5.08%),前庭沟切口1例(1.69%),单纯冠状切口22例(37.2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14例(23.73%),冠状切口+结膜囊切口6例(10.17%),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4例(6.78%),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9例(15.25%)。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59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开口度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颜面部外形恢复满意,两侧基本对称;复视消失;神经症状中的感觉异常恢复好。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应根据受伤时间、骨折类型、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应该有利于充分暴露术区、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恢复颧弓前后向距离及外侧凸度是纠正颧突点位置、重建面部高度和面容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需进行组织缺损修复患者48例,均选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根据其组织瓣供区分为A组(前臂皮瓣)与B组(股前外侧皮瓣),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修复效果以及供区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皮瓣存活率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受区发音与吞咽功能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供区恢复中A组色素沉着、瘢痕增生与暂时性/永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皮瓣容易存活、受区功能影响小的特点,但使用股前外侧皮瓣相比前臂皮瓣供区恢复更好,不易形成瘢痕、出现色素沉着或功能障碍,且具有隐蔽性,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伤中患者的窒息分型以及实施气管切开术进行救治的相关应用。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分析该20例患者因口腔颌面外伤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患者的窒息类型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探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在进行救治时实施气管切开术时的必要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患者的窒息类型共分为四类,其中吸入性窒息型患者14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70%;脱位性窒息患者有13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65%;狭窄型窒息患者有9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45%;阻塞型窒息患者有6例,占该组患者总人数的30%。本组患者中四种窒息类型并存的患者有3例,占15%;2种以上类型并存的患者有13例,占65%。该组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术后成功救治患者19例,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5%。结论治疗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特别是患者出现2种以上的窒息类型,对其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够及早挽救患者生命,进行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部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效果,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治疗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65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病以舌部、牙龈为代表,其中舌部103例(38.88%),牙龈87例(32.83%),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但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216例(84.38%)。治疗方法有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方法有肿瘤扩切+全颈清扫、肿瘤扩切+肩胛舌骨上清扫、肿瘤扩切+舌骨上清扫、单纯肿瘤扩大切除。在进行颈淋巴清扫的198例患者中,术后淋巴结阳性者97例(43.94%),其中表皮癌、白斑、乳头状瘤生存率比恶性淋巴癌、腺样癌要高,而恶性黑色素癌、横纹肌肉癌和骨肉癌最低。在治疗效果中,3种治疗方法合用生存率最高,其次是2种方法合用,而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最低。结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应尽早检查和治疗,治疗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并要加强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口腔器械盒使用前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提出锐器伤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全院所有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使用器械盒前后一年中锐器伤发生的环节及锐器种类,比较使用器械盒前后一年中锐器伤例数及各环节锐器伤均数。结果:使用器械盒前一年中护理人员共发生锐器伤81人次,平均4.04±2.54人次;使用器械盒后一年中护理人员共发生锐器伤35人次,平均1.75±0.97人次,使用器械盒前后锐器伤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3.38,P〈0.05),使用器械盒后锐器伤明显减少。锐器伤主发生在清点回收环节以及消毒室分类清洗环节,清点回收环节中锐器伤从3.12±1.16人次下降到1.53±0.79人次(t=4.63,P〈0.05);消毒室分类清洗环节中锐器伤从9.30±1.15人次下降到3.00±1.00人次(t=7.18,P〈0.05)。消毒室分类清洗环节与清点回收环节相比锐器伤下降明显(f=5.47,P〈0.05)。不同环节中造成锐器伤的锐器种类不一样。结论:使用口腔器械盒可有效降低口腔护理人员的锐器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关闭前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对36例患者行桡侧前臂皮瓣切取后的供区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6岁,皮瓣大小为3.0 cm×5.0 cm~4.0 cm×6.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切口愈合、瘢痕增生及前臂外观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量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计算腕关节失能指数,并与术前对比,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前臂皮瓣切取后产生的供区创面均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顺利关闭而无需植皮。其中5例患者术后因切缘张力过大发生缺血性改变,表皮剥脱后色素丧失,但切口愈合未受影响。术后随访6~12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前臂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及腕关节失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能够直接关闭中小型前臂皮瓣切取后供区缺损,术后外观满意且不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