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发生再次妊娠的几率增加,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虽发生率很低,却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并盲目清官导致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使患者失去了生育功能。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共收治了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一例子宫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ACT+BT组)、单纯新辅助化疗组77例(NACT组)、仅行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H组),通过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与NACT组比较,NACT+BT组能够显著缩小局部肿瘤体积(89.02%vs 76.62%,P0.05)。②NACT+BT组的深肌层浸润率、宫旁侵犯阳性率、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H组(P0.05),其深肌层浸润率也低于NACT组(P0.05);NACT组的脉管内癌栓阳性率低于RH组(P0.05)。NACT+BT组术后补充放疗率(30.49%)低于NCAT组(66.23%)和RH组(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T+BT组的5年PFS(90.95%)显著高于RH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HR 4.79,P0.01)、手术切缘阳性(HR 4.38,P=0.04)和NACT+BT治疗方式(HR 0.24,P=0.03)是影响LACC 5年PFS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HR 6.47,P0.01)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因素。结论:单纯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病理中危因素,但没有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率以及改善生存结局。而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可更好地减少术后病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辅助放疗比率,延长PFS,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甘肃省东、西、中部地区部分城镇及农村20岁以上成年女性,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700例进行女性尿失禁症状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现场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603份.被调查对象年龄≥20岁,平均41.2±13.4岁.甘肃省女性尿失禁的平均患病率为41.3% (n=1074),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分别为19.9% (n =517)、2.7%(n=69)、18.6% (n =485),压力性尿失禁为最主要的一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混合性尿失禁患病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产次、饮酒、盆腔手术、便秘、慢性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会阴裂伤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高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剖宫产、产后缩肛训练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高体重指数、饮酒、便秘、慢性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及多产、分娩时会阴裂伤等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提高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等能一定程度预防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57±1.32次;除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13例(86.7%)有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3例(20.0%)有下腹隐痛;术前分别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或)伴先兆流产7例,稽留流产4例,宫颈妊娠1例,侵蚀性葡萄胎1例,只有2例术前B超检查明确诊断,另13例是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手术时大出血后B超检查明确诊断;15例中13例行甲氨蝶呤和(或)氟尿嘧啶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口服药物保守治疗,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1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CSP一般超声检查可确诊,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禁止刮宫,误行刮宫大出血时纱条压迫宫颈止血有效;甲氨蝶呤和(或)氟尿嘧啶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先天性无阴道是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期发育形成过程中,受到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干扰,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的异常[1],阴道成形术所建立的人工阴道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唯一方法.由于腹膜形态与功能近似正常阴道粘膜,是人工阴道较为理想的覆盖物,而腹腔镜下的腹膜代阴道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丽霞  栾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455-245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在宫颈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疾病的患者310例应用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术中患者的自觉症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及宫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95·3%,术中自觉灼热坠痛的29·03%,均可耐受。平均手术时间6·8min,出血量6·0ml,术后平均出血时间(10±5)d,宫颈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9±3)周,随访1~2年复发率3·56%。结论:LEEP治疗各种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且价廉。病理标本对诊断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3年纳入入选标准的15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甲组给予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乙组单用氨甲蝶呤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甲组成功率86.8%,乙组成功率69.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0.05)。治疗成功患者甲组血13-HCG转阴时间与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优于单用氨甲蝶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UD迷失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9月常规取环失败患者20例应用宫腔镜或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或开腹取环。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取出节育环,宫腔镜下见节育环嵌顿15例,其中环全嵌顿10例,断裂合并嵌顿5例;环外移5例,腹腔镜下取出3例,开腹取出2例。10例合并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等情况。结论:合并子宫疾病及剖宫产史的患者是造成IUD嵌顿及异位的原因之一,应用宫腔镜或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提高了迷路IUD取出的成功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来源于消化道的卵巢转移癌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来由于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上升 ,卵巢转移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而来源于消化道的卵巢转移癌往往病期晚 ,预后差 ,很少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就我院 1986年 1月 - 1999年 12月收治的 33例来源于消化道的卵巢转移癌作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发病及发病年龄本组 33例生殖器官外卵巢转移癌来源于胃 17例 ,占 33例的 5 1 5 % ;来源于结肠 12例 ,占 36 4 % ,其中右半结肠 8例 ,左半结肠 4例 ;来源于直肠 3例 ,占 9 1% ;来源胆囊 1例 ,占 3 0 %。发病年龄 34~ 68岁 ,平均 4 4岁 ,其中绝经前 2 5例 ,占 75 %。1.2 病理1 2 1 部位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