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 年1月,56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3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33例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33例患者经12~3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2例.TLIF组23例经8~32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1.3%和87.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并与开放 TLIF对比。【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43例多节段LS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微创TLIF(A组),23例行开放TLIF(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随访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DI)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较好的缓解,两组术后末次随访 ODI、腿痛 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 VA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可扩张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TLIF治疗多节段 LSS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腰痛症状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腰椎椎体融合率、椎间高度及丢失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48.2±8.3)%,优良率为85.6%。椎体滑移距离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4个月,平均6.8个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少,适用范围广,脊柱的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这种固定方法的优势.方法 10例齿状突骨折均为车祸致头颈联合损伤,骨折位于齿状突基底且移位明显,均伴有神经刺激症状.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监测下施行1枚3.5mm空心钛螺钉固定.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3~24月的随访,平均9月.1枚3.5mm齿状突螺钉固定可靠,齿状突骨折愈合,术后神经刺激症状消失,且便于护理.结论 单枚3.5 mm空心钛螺钉固定术更适用于国人Ⅱ、Ⅲ型(Anderson分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恢复快、固定可靠,便于护理及最大限度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全身性骨病。目前的治疗药物由于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生物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的药物递送体系已被应用于靶向治疗OP。该文就多种可实现骨靶向治疗的生物纳米材料的生物特性、缓释模式等特征,及其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5.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5.9 d。桡骨头骨折按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个月,且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78.2±11.7,其中优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曲(108±21)°,伸直(12±8)°,旋前(66±13)°,旋后(28±18)°,其中有3例患者存在5°~8°内翻角,1例患者存在8°外翻角。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可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汽化仪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探讨关节镜下汽化仪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25例50侧病变行开放手术和28例56侧病变行关节镜下汽化仪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复发率等指标的优劣,总结关节镜下汽化仪手术治疗臀肌挛缩手术技巧。结果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4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而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组无显著差异,关节镜下汽化仪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技术较易掌握,有效减少手术风险。结论关节镜下汽化仪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是关节镜在关节外手术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