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检查和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网篮取石、网篮机械碎石后网篮或/和球囊取出结石碎片、球囊取石并球囊清理胆道;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引流等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ERCP检查发现结石显影120例,敏感性为93.8%,较腹部超声(BUS)检出率(80.5%)明显增高(P〈0.05)。插管成功率96.1%,一次性取石干净89例;68例次行EST后取石网篮取石,26例行网篮碎石后取石,22例行EST后取石球囊取石,7例先行ENBD后择期取石。取石后行ENBD 14例次,行塑料支架植入引流术2例。平均住院(5.8±1.1)d,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经复查结石均取尽。ERCP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5.4%),其中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4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电解质紊乱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例,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ERCP及其相关技术是胆总管结石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6例ERCP患者,分为PEP组(n=285)及无PEP组(n=1 161),对比分析两组各相关危险因素,涉及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及术者因素。结果患者因素中女性、年龄(小于60岁)、胰腺炎病史、无胆总管结石、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易并发PEP(P〈0.05);而有无胆红素增高、胆总管直径过小(小于0.4 cm)、有无壶腹部憩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PE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操作因素中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患者在PEP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PEP组(P〈0.05);而治疗性或诊断性ERCP、Odd i括约肌测压术、胆道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在两组中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术者操作例数少、操作时间长、插管困难或失败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而ERCP操作失败与PEP无关(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的女性,且有胰腺炎病史和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差、术者熟练性差、插管困难等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86),联合组在EST小切口(5 mm)基础上行EPBD治疗,EST组切口在10 mm左右。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结石一次性取净率联合组(95.3%)与对照组(96.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联合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2.3%)(P<0.05),但胆管损伤及出血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EST联合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管损伤和出血,但易并发胰腺炎,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方法选择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患者181例,随机分成3组,A组(56例)为单纯雷贝拉唑治疗组;B组(60例)为单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组;C组(65例)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组。所有入选患者在首次治疗的3、6、12个月内随访复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三组在首次治疗的3、6、12个月内随访,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4.9%、3.1%;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4%、85.4%;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92.5%、91.5%。以上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经ERCP +LC 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其中分期治疗39 例,同期治疗47 例,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石大小、数量、胆管直径等,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多数分期治疗患者年龄高,症状重(伴有胆绞痛、发热、黄疸或腹膜刺激征),伴发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总胆红素含量偏高,结石较大、数量较多.ERCP +LC 治疗成功率为95.3%,与分期治疗相比,同期治疗患者ERCP 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均降低(P <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同期与分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 +LC 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ERCP 的操作情况选择ERCP 与LC 是分期进行还是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镇政府职工健康状况,评估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相关人群制订保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镇政府131名职工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体检和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模式的人数增加,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显示亦有相应变化。结论:通过对有关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知晓率,建立健康行为模式,对慢性病自我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该院经ERCP及相关介入方法治疗ABP 56例为内镜组,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另选内科保守治疗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ERCP、EST及ENBD可以迅速改善ABP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加贝酯治疗,而治疗组(55例)给以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转为外科治疗率、死亡率方面,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SAP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