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胸腰椎骨折脱位应用Dick装置10例报告(摘要)黄济华,王丽华,黄剑虹,林华斌近年来,我院采用Dick装置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10例,部分病例术后内固定发生折断或变形等并发症,现提出分析报告如下: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8~40岁,平均28岁...  相似文献   
3.
黄济华  肖常青 《内科》2012,7(3):292-295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危险因素簇集在个体上的一种异常病变状态,这些异常包括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这些组分以不同形式组合影响机体代谢,主要临床结果为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饮食模式西方化,运动量减少等因素促成MS发病率明显增加[1],目前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M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之一[2],现就氧化应激及MS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脑梗死病变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4~1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第一次住院185例为A组,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5年左右(4~7年)的85例为B组,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10年左右(8~12年)的100例为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前后两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肌酶学、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或MRI检查.比较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对冠心病及脑梗死与各危险因子做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第一次住院与5~10年左右再次住院比较,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第一次住院时有所下降,冠心病及脑梗死患病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高.10年左右后返回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脑梗死患病率比无冠心病患者中的脑梗死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分别以冠心病和脑梗死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和FBG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的冠心病和脑梗死患病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治疗10年左右冠心病与脑梗死患病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0例报告黄济华,王丽华,黄剑虹,林华斌,陈兆东,邓有清我院从1986年2月到1995年2月共收治3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7岁,平均为41.8岁。工人10...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型糖尿病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等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液高凝状态等。本文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均为静力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172例,其中,9例术后3~6个月去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受伤距手术时间6h~15d,平均3.5d。按Johner-wruch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10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2个月。全部病人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9.5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优129例,良43例。所有病人均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感染、骨髓炎和膝前疼痛等,无主钉断裂,无骨折畸形愈合。9例病人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病人拔出远端锁定改为动力化后出现近端一枚锁钉断裂,骨折均完全愈合。结论胫腓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多发生在骨干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不损伤骨折端骨膜、临床愈合率较高、并发症少、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AUC/GAUC、胰岛素AUC/G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AUC/G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AUC/G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AUC/G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