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芳烷醇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芳烷醇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方法 哌嗪经甲酰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芳烷酮哌嗪化合物,再经钠硼氢还原制得芳烷醇哌嗪类目标化合物.通过体外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单胺递质再摄取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尾悬挂实验对化合物Ⅲ2进行体内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 合成3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目标化合物Ⅱ5、Ⅲ2、Ⅲ3、Ⅲ5和Ⅲ15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再摄取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Ⅲ2的作用最佳.体内研究结果也显示化合物Ⅲ2在小鼠体内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活性.结论 化合物Ⅲ2显示出很好的体内外抗抑郁活性,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受体-配体结合试验方法,研究体内有明显抗抑郁作用的5-HT和NA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IPlyy24对5-HT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的实验技术,以^3H-5HT作为特异性配体,绘制饱和曲线。并根据饱和实验的膜蛋白浓度,研究SIPIyy24A,B与5-HT受体的竞争性结合能力。结果:1.饱和曲线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肝癌组织进行体外的三维(three-dimension,3D)组织块培养,通过添加PD98059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优化培养条件,建立一种高活性的肝癌组织体外培养模型。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的肝癌组织标本,经清洗、冻存、复苏等处理后分为对照组、PD组、CT组、PD+CT组,同时进行体外的二维(two-dimension,2D)和三维培养。各组组织采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BCL-2、BID、Caspase 3、Cyclin D1、CDK2、ELK-1、C-FOS、C-MYC、C-JUN等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并确定最优的体外培养方法。结果:3D培养组的组织细胞凋亡均少于2D培养组;PD98059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激活MEK/ERK下游基因,从而减少体外培养的组织细胞凋亡,增强其抗凋亡能力;霍乱毒素通过上调Cyclin D1、CDK2的基因表达,促进其增殖。结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肝癌组织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它可以作为进一步的药物试验和人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RORγt转录起始位点5’上游4.8 kb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初步鉴定分析是否存在RORγt单独的启动子,并且探讨β-Catenin/Tcf1信号途经对RORγt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带有不同长度的5’上游基因的5个报告质粒,与pSV-40-renilla Luc共转染Jurkat、EL-4、NIH 3T3和293T细胞系,与报告质粒的空载相比较,根据荧光强度的相对值的大小确定启动子存在的可能性和所在的位置;利用野生型β-Catenin、激活突变型β-Catenin和Tcf1表达质粒及RORγt启动子报告载体共转染,观察β-Catenin/Tcf1信号途径对RORγt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报告质粒在Jurkat、EL-4、NIH 3T3和293T细胞中均呈现启动子活性,其中所有报告质粒在Juakat和EL-4等T细胞系中的活性均高于其他2个上皮细胞系,而RORγt上游0.5 kb的报告质粒启动子活性在所有的细胞系中均呈最高活性。野生型β-Catenin、激活突变型β-Catenin和Tcf1对RORγt启动子报告有强激活作用。结论 RORγt转录表达由独立启动子控制,β-Catenin/Tcf1信号途径能够增强该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RAPD技术对实验用比格犬 (Beagle)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方法 筛选的 16个RAPD引物对 4 0个样品的分析 ,共得到 93个扩增条带。结果 所有样品的相似系数 80 4 %到 10 0 %间变动 ,平均相似系数为93 2 8% ,聚类分析得到了这些个体的同源树资料。结论 本遗传背景资料可以为以后的比格犬繁育生产和生物医药学的研究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添加人工基质胶,对原代肝癌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进而建立肝癌组织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共5份肝癌组织,经清洗、冻存、复苏等处理,添加人工基质胶,进行为期50~80 d的体外培养;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接种建立肝癌组织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建模小鼠饲养80~120 d后,取移植瘤进行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表达情况,每张玻片取3个视野统计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率。结果 5例PDX模型中成功2例,建模成功率为40%。其中001号建模小鼠移植侧肾脏萎缩、质地变硬,移植瘤生长,肾脏周围附着大量附属物;004号建模小鼠腹腔大量腹水,且移植侧肾脏可见黄色肝癌病灶。病理HE染色可见移植瘤组织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增多,失去正常的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AFP和GPC3,均呈阳性表达,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8%、93%;表明移植瘤组织均保留了原代肝癌组织特性及相应蛋白表达。结论经长期体外培养的原代肝癌组织成功构建人源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实现PDX模型构建技术的突破,为进一步的肝癌药物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 Wall.)树茎的95%乙醇提取物对BALB/c狼疮肾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对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的CC50的测定以评价该化合物对于RORγt-Jurkat细胞的细胞毒性。然后在Th17细胞极化的条件下,加入25、50μg/mL的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通过流式细胞术和Q-PCR检测Th17细胞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7A、IL-17F的表达。建立姥姣烷(pristane)诱导BALB/c狼疮肾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组(简称黄牛奶树组)、阳性药物对照-醋酸泼尼松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nti-dsDNA水平;Q-PCR检测脾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A、IL-17F的表达水平;采用PAS染色,IgG、IgM的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情况。结果通过MTT实验发现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几乎没有细胞毒性,安全性很高;通过Th17细胞分化结果显示,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抑制IL-17A、IL-17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肾炎小鼠相比,ELISA实验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小鼠血清中dsDNA水平显著降低;Q-PCR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小鼠脾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A、IL-17F水平显著下降;PAS染色以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的小鼠肾脏损伤显著减轻。结论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的分化,缓解狼疮肾炎小鼠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