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分为轻型和重型;前者多见,占85%~90%,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属自限性疾病;后者又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占10%~15%,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SAP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但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失衡理论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现已得到公认,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在SA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细胞因子成为SA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热点,细胞因子疗法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效果。SAP是胰腺自身消化启动的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细胞被过度激活并大量释放细胞因子。近年来认识到促抗炎细胞因子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当促炎因子占优势时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当抗炎因子占优势时表现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相似文献   
2.
黄旻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26-1227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胃动力诊疗仪检测消化性溃疡与正常对照者的胃动力改变。结果 :消化性溃疡存在胃动力障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χ2 =5 7 15 ,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 ,其表现形式有胃动力紊乱、过缓、过速等。对于表现为胃动力紊乱和过缓的溃疡病患者通过治疗显示 ,单用抗酸药物与联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二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3 4 84,P <0 0 1) ,前者为 62 % ,而后者为96%。结论 :消化性溃疡存在胃动力障碍 ,后者可能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治疗上除运用抗酸剂等药物外 ,尚可加用促胃动力药物 ,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黄旻  李国华  李会灵  聂玲 《四川医学》2010,31(10):1484-1485
目的观察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达立通颗粒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1.92%,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率为71.92%,总有效率为8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与莫沙必利相当。  相似文献   
4.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宿主对癌类反应性的一类物质[1],可用于指示肿瘤的存在。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表达量或血清中水平与肿瘤组织扩散或肿块大小呈正相关。目前在科研及临床上用于胃癌诊断的方法有很多,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固定器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松动和关节活动训练,固定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2个月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稳定性、肘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治疗后固定器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19.2±1.2)、(98.7±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5.6±2.7)、(86.7±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12.31,P〈0.05)。固定器组优良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5)。结论:肘关节固定器用于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较好,尤其是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方面,效果更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肛栓剂塞肛.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8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在大肠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新鲜粪便共160例,其中健康对照(HC)组、肠易激综合征(IBS)组、炎症性肠病(IBD)组及大肠癌(CRC)组各40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中FC水平,确定FC诊断IBD及CR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IBD组与CRC组、IBS组、HC组比较,FC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RC组与IBS组、HC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BS组与H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50μg/g为临界值时,FC诊断IBD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87%;而诊断CRC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6%。结论 F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仅能够初步筛查大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而且在鉴别IBD和CRC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ES0)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S)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RES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4例和兰索拉唑(LANS)对照组40例,均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于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ESO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LANS组(p〈0.05)。服药第4、8周分别行胃镜检查,ESO组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均优于LANS组患者(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治疗RES时疗效优于兰索拉唑。  相似文献   
9.
任权  张红  王显飞  陈予  黄旻 《中国药业》2010,19(6):62-63
目的观察达立通颗粒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确诊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6例口服迭立通颗粒6g及莫沙必利片5mg,3次/d;B组42例P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2次/d及莫沙必利5mg,3次/d;12组38例口服莫沙必利5mg,3次/d,3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患者大便次数、形状及大便困难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95.23%,57.90%,A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素具有抗凝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但其抗炎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结肠黏膜Syndecan-1(Sdc-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分子量肝素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54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饮用3%DSS溶液5d后改饮用蒸馏水2周,建立急性结肠炎慢性化模型,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实验第5、12、19d分别处死6只小鼠。行组织学评分,以RT-PCR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IL-1β 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IL-1β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Sdc-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慢性化过程中,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介质IL-1β表达而起抗炎作用,并可能通过替代从细胞表面丢失的Sdc-1而加速修复过程,促进结肠炎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