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43例儿童癫痫患儿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与脑电图及CT结果对比分析评价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儿童癫痫发作间期进行了^99mTC-ECD SPECT,EEGEY及CT扫描检查。结果SPECT异常阳性率高达72%,明显高于CT阳性率14%和EEG的阳性率6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技术(VRT),比较两组不同参数阈值重建后正常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的显示结果,以优化选择.方法 按年龄分为幼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将58只正常内耳行高分辨率多层CT扫描后分别采用两组不同阈值行VRT重组.采用双阈值分割与手动编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内耳结构模型后,分别使用两组(A、B组)参数得到的内耳VRT图,对显示半规管、前庭、耳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图像显示各年龄组内耳结构清晰.B组图像对3~15岁年龄组半规管显示不佳,对前庭窗不能显示;对16~30岁年龄组及50岁以上年龄组的前庭窗显示不佳.结论 采用双阈值分割与手动编辑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双阈值256~765、935~1 019,亮度和透明度分别为42、70的参数组合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各年龄组内耳半规管、耳蜗、蜗窗及前庭、前庭窗,这种优化组合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RFA)治疗前后肺癌的CT影像变化。方法: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插入多弹头射频电极行热凝固治疗。对经病理证实的37例56个病灶进行术前及术后30min、1个或3个月后的CT分析。结果:治疗后30min,36个病灶密度减低,11个增高,9个无改变;治疗后1个或3个月,单点治疗组中29个病灶缩小,4个消失,多点治疗组中9个病灶增大,3个缩小,11个无改变。全部靶病灶中,26个病灶合并空洞。并发症:气胸、胸水及肺炎等。结论:螺旋CT扫描对有效评价RFA治疗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ECT核素骨显像对脊柱关节病(Sp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pA患者63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6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37例)同时进行骶髂关节CT扫描和ECT全身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结果 CT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检查阳性率为24.3%(9/37)。远低ECT检查阳性率64.9%(24/37);E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阳性率为53.8%(14/26)。结论 ECT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SpA较CT敏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层螺旋CT(SCT)与多层螺旋CT(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显示的差异性。方法 40例患者同时或3个月内分别行SCT和MSCT扫描。主动脉运动性伪影依其形态分夹层样搏动伪影与内膜搏动伪影,分别统计两种伪影各自的显示率、部位和伪影上下径累及的层面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为50%,其中夹层样搏动伪影有17.5%的显示率。对内膜搏动伪影的屁示率是82.5%;而M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是58.8%。其中对夹层样搏动伪影显示率为35%,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是82.5%。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SCT与MSCT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一致,无差异;而对夹层样搏动伪影的显示牢不同。但两者统计检验结果仍然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结论SCT与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特征性影像学所见。方法 对5年间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详细观察临床特点,并多次复查CT,必要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头痛、呕吐,偏瘫加重及意识障碍加深等),应及时复查CT,明确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其CT表现以不规则出血型改变为主。结论 心源性脑梗死与本病有密切关系。本文还参考文献简要讨论该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药品比例。方法实施单病种管理与药品管理相结合,按单病种日志→单病种月报→处方点评的循环模式。结果临床科室主任加强对本科室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药品比例。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药品比例的方法关键在于对非常态化用药现象的及时发现、预警提示,最大限度地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提醒临床科室主任及时关注本科室药品的合理使用,有效地监督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品,降低药品比例,降低平均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CT和MRI对骶髂关节炎分级相关性,分析CT分级与MRI的关节(旁)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的关系,CT分级与CT的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脂肪沉积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56例强直性脊柱炎或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112个骶髂关节,在10 d内行CT,MRI检查.总结其影像表现,按照修订的纽约标准分级,作平行对照研究,X2统计学分析.结果骶髂关节炎CT级别与MRI级别两者具有相关性(P<0.005);CT级别与MRI关节(旁)骨髓水肿也具有相关性(P<0.005),Ⅱ,Ⅲ级关节面(旁)水肿较明显,分别为63.2%,38.4%.髂侧脂肪沉积的显示与CT级别无关(P>0.05),而骶侧脂肪沉积显示率与CT级别有关(P<0.01).骶髂侧骨质疏松显示率均与CT级别有关(P<0.05及P<0.01).髂侧骨质疏松与脂肪沉积两者无相关性(P>0.05),而在骶侧两者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MRI可大致作骶髂关节炎分级;MRI显示CT未能表现的SIJ关节(旁)骨髓水肿和脂肪沉积,前者以Ⅱ、Ⅲ级较显著;骶侧脂肪沉积和骶髂侧骨质疏松与分级有关;而在骶侧脂肪沉积和骨质疏松两者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院病案内涵质量下降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以点带面"(专题检查和科室自查)的病案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了年轻医生的病历书写水平,使三级质量控制真正落实到位,从而逐步提高了我院病案的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症多见于儿童,临床以癫痫、智能障碍、皮脂腺瘤为三大典型特征。CT扫描在脑部表现为双侧脑室旁室管膜下及脑实质多发钙化结节或未钙化结节。因临床有不完全表现易漏诊或误诊,而CT扫描能对该病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