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蛇口生活饮用水化学污染物分析及其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圳蛇口工业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情况,本对铁岗源水、西丽源水、管网水和排出口水进行8种常见化学污染物检测,并采用Ames试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紫露草微核试验检测水样的遗传毒性。结果Ag、Se、Hg、CCl4、CHCl3、C6H6Cl6、DDT、B(a)P的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水平;四个样品的蚕豆根尖微核率分别为400‰、3.33‰、3.67‰、2.50‰,觜露草微核率为1.55%、1.33%、l.10%、1.30%,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且Ames试验均呈现阴性。表明该地区生活饮用水未受明显的致突变物污染,可以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2.
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近十年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CH2ClCH2Cl,DCE)是卤代烃类化合物,使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毒均为1,2-DCE引起(简称DCE),其职业危害已有不少研究,但中毒机理还未明确。近20年国外学者多热衷于其致癌致突变的研究[1-3]。但国内近十年来发生多起严重的亚急性DCE职业中毒事故,表现以中毒性脑病为主,与以往报道不同,因其后果严重,故有不少研究报道[3-7],这些资料丰富了DCE中毒临床和毒理学的内容。现就近十年来DCE职业中毒的概况作一综述。  一、接触与中毒情况早在…  相似文献   
3.
豚鼠最大值试验的方法学改进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的试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GPMT法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方法对试验剂量的确定、试剂的选择、试验动物与分组、受试物前处理、去毛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应用、动物固定以及试验结果观察8个方面进行改进及完善。使用改进后的GPMT法对三氯乙烯(TCE)进行致敏试验2次。结果细化了试验剂量的确定方法和试剂、实验动物、受试物前处理和SLS的使用方法。明确了电动剃毛刀的去毛效果。确定了无刺激胶布法作为受试物固定的有效方法。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应在去除激发斑贴后5h开始进行观察。重复激发的致敏率和致敏强度均下降。TCE两次致敏率分别为52%和48%,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GPMT法提高了操作性,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醛脱氢酶、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比较108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和145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醛脱氢酶2(ALDH2)、醇脱氢酶2(ADH2)和醇脱氢酶3(ADH3)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OR)。结果ADH2和ADH3基因型分布在病人与接触对照工人中无显著性差异;ALDH2变异型基因(ALDH2*1/*2+ALDH2*2/*2)频率在病人中显著低于接触对照工人(分别为27·8%和43·4%,P=0·011),使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50,95%CI=0·29~0·85)。结论高活性ALDH2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三氯乙烯染毒小鼠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对NIH小鼠染毒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给予NIH小鼠皮下三氯乙烯染毒后研究胸腺、脾、肝脏等脏器系数变化情况、进行足跖肿胀实验、脾细胞转化实验等.结果三氯乙烯染毒小鼠胸腺、脾脏器系数未见明显变化.24h、48h时小鼠足跖肿胀系数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80 mg/L三氯乙烯可抑制溶剂对照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可促进三氟乙烯染毒组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三氯乙烯可能诱导NIH小鼠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全身动式吸入暴露对NIH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7周龄NIH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雌鼠5只,雄鼠10只。采用全身动式吸入染毒方式,分别予剂量为0.00、100.00、350.00 mg/m3的1,2-DCE染毒,6 h/d,连续28 d。分别于染毒前和染毒第1~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NIH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3组小鼠的体质量和游泳速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染毒第1~4周,低和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延长(P0.05);对照组小鼠染毒第1~4周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同组染毒前缩短(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延长,在染毒第4周逃避潜伏期较同组染毒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低和高剂量组小鼠染毒第2~4周的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延长(P0.05);低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DCE亚急性吸入暴露可致NIH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高剂量染毒时可致学习能力呈时间-效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大鼠、小鼠和兔子等作为受试实验动物来进行体内实验,获取相关毒理学毒性数据.然而,啮齿类动物毒性检测的周期长、花费高,且随着动物实验3R原则的推广,逐渐限制了现代生物医药和食品行业中大规模使用动物试验来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人外周静脉血血清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条件。方法血清总蛋白经去除白蛋白、IgG和丙酮沉淀去盐分处理后,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EF)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进行蛋白质电泳,对蛋白质的上样量、固相pH梯度(IPG)胶条的pH值范围、凝胶浓度、水化上样液体积和IEF程序及其参数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将50~100μg蛋白质溶解于终体积为350μl水化上样液,应用pH4~7的IPG胶条和浓度12%的SDS-PAGE凝胶进行双向电泳,经优化电泳电流、时间等参数后,建立了合适的双向凝胶电泳条件,得到比较理想的蛋白质二维图谱。结论优化了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条件,为进一步开展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TCE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IL-2、IL-4、IL-6水平的测定.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组血清IL-2、IL-4、IL-6水平分别为(211.88±50.32)、(39.45±11.05)、(53.72±25.43)ng/L,对照组分别为(209.88±48.88)、(36.52±11.90)、(50.81±23.42)ng/L,两组的3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IL-2、IL-4、IL-6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右旋反式烯丙菊酯慢性经口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的慢性经口毒性。方法 按国家标准方法 ,用无特定病源体 (SPF)级SD大鼠进行慢性经口毒性实验 (6个月喂养 ) ,每组 40只动物 ,雌雄各半 ,体重 50~ 70g ,共 4组 ,受试物掺进饲料中喂饲 ,实际摄入剂量分别为 0 (对照 )、2 3 3、9 66和 3 8 66mg kg- 1 d- 1。实验结束后留部分动物用普通饲料喂饲 1个月 ,以观察其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体重无明显改变 ;中、高剂量组动物WBC降低 ,高剂量组动物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其它 7个血常规指标基本正常 ;血液生化检查除中、高剂量组动物白 /球蛋白比升高外 ,其它 8个指标并无明显改变。高剂量组部分动物脏器 (心、肝、脾、肺、肾、脑 )有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现 ,中剂量组部分动物脏器 (肝、脾、肺、脑 )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 ;高剂量组动物卵巢脏器系数升高。结论 一定剂量的右旋反式烯丙菊酯对SD大鼠WBC、血蛋白有一定的影响 ,可引起部分脏器的病理改变。慢性 (6个月 )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 2 3 3mg kg- 1 d-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