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城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瓦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疾病所用的处方药物本身可引致“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药物反应(ADRs)。 ADR可被定义为在临床用药期间除了所期望的治疗作用之外而发生的任何不合需要的药物作用。ADR意指一种因果关系,即不合需要的作用是由药物引起的。与之相比不良药物事件则是暴露于一种药物之后突发的一种不适当表现,但不一定是药物引致,即事件或许是由疾病过程本身或其他伴随治疗所致。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系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植物。前曾报道从福建泰宁县产雷公藤根皮中分得四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Ⅰ~Ⅲ经鉴定与文献报道的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内酯醇(Triptolide)和二醇(Tripdiolide)一致。化合物Ⅳ为一种新二萜内酯,本文将简要报道其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从雷公藤茎和叶中分离出三种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Ⅰ),雷公藤内酯二醇(Ⅱ)和雷醇内酯(Ⅲ)。Ⅰ和Ⅱ是高活性的抗白血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醇注射液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简称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的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植物中分离到的二萜类内酯——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C_(20)H_(24)O_6)。系白色针状结晶,mp226~228℃,与Kedde试剂显紫红色反应,硅胶G薄板检查为单一斑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与标准图谱应一致。 1972年美国Kupchan等报道,从我国台湾省产的雷公藤根中,分得三种环氧二萜类化合物,包括雷公藤内酯醇。其中两种对小白鼠L_(1210)、P_(888)及KB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国云南省昆明植物所等单位亦报道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到上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对小白鼠L_(615)抑瘤有效。此后福建省医药研究所武汉军区总院等单位亦相继分离到上述化合物,并做过临床前的药理试验,该药已投入临床验证,现将注射液的配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二萜成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ii Hook.f.)民间用于治疗肿瘤和免疫性疾病。1972年Kupchan氏从中分离出3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Ⅰ)、(Ⅱ)、(Ⅲ),它们都呈现较强的抗白血病活性,但由于毒性大,限制了临床使用。为了寻找低毒有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化学成份的研究——I、抗癌成份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分离出三个已知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 (Ⅰ)、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Ⅱ)和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Ⅲ),其中(Ⅱ)、(Ⅲ)为抗癌有效成份。另外还分到一个新二萜内酯成份,命名为雷酚酮内酯(Triptonolide)。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茎叶中的一个新蒽醌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雷公藤茎叶中分离出一个新的蒽醌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被鉴定为1,8-二羟基-4-羟甲基蒽醌(1,8-dihydr xy-4-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皮中分离到两种新二萜,命名为雷酚萜(triptonot-erpene)、雷酚萜甲醚(triptonoterpene methyl ether)及一种新二萜内酯,命名为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根据 UV、IR、HNMR、MS 等光谱数据、衍生物制备及化学转化,推测化学结构分别为Ⅰ、Ⅱ和Ⅲ。  相似文献   
9.
凤尾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凤尾菇的抗癌活性,我们自1982年开始,对凤尾菇鲜菇、烘干菇、生晒菇的水提物、醇提物等多个样品进行了动物体内外抗癌活性测定,发现其对动物可移植性肿瘤S_(180)显示一定疗效。为排除粗提物中鞣质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干扰,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去除鞣质的凤尾菇提取物(PSF)的抗癌活性,并观察了PSF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材料 PSF系由一潮鲜菇的生晒干菇经水提、过滤、上清液酒精沉淀去鞣质,再过滤,然后灌封、蒸煮灭菌而成。每毫升含生药10g、4℃冰箱保存备用。二、方法与结果 (一) LD_(50)测定:昆明种小鼠,体重20±SD2g 8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