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胶原变化及芦沙坦干预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芦沙坦干预,氯胺T法制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Ⅰ/Ⅲ胶原经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缺血组心肌胶原含量和Ⅰ/Ⅲ胶原明显升高,芦沙坦组则较血组显降低,结论:芦沙坦能抑制心肌缺血后心肌间质的胶原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变化与心室间质重构的关系。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P)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酶谱法测定心肌间质MMPs活性,氯胺T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I/III胶原比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心肌缺血组(M组)MMP-2活性在1、2、4周分别是对照组(C组)的5.8倍、2.3倍(P<0.01)和1.7倍(P<0.05),MMP-9活性则分别是对照组的4.9倍、1.9倍(P<0.01)和1.4倍(P<0.05)。胶原含量、I/III胶原比例在2周、4周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见缺血组心肌细胞坏死、间质胶原大量增生、结构紊乱。结论:心肌缺血后心肌间质内MMPs活性升高,可能是心室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检测在预测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PCI治疗的8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术后3~6个月期间是否发生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分为MACR组13例和非MACE组67例。比较两组术后24h内hs-CRP、NT-pro BNP和c Tn I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两组hs-CRP、NT-pro BNP和c Tn I水平均高于术前,且MACE组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OR=1.342,P=0.025)、NT-pro BNP(OR=1.672,P=0.016)、c Tn I(OR=1.203,P=0.039)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中hs-CRP、NT-pro BNP、c Tn I的含量与PCI术后MACE发生呈正相关,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MACE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乙肝患者HBV前S1抗原与HBV-DNA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e抗原(HBeAg)、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Ag检测在乙型肝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临床采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315例,以ELISA法检测Pre-S1Ag和HBeAg,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并分析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