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02年8月~2007年8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中,对120例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措施,综合有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恰当的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能有效控制出血和缩短应激性溃疡出血时间。结论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有效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在抢救颅脑损伤中,尤其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利多卡因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总结。方法:共16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均于发病(或伤后)24h内行常规治疗 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83例行常规治疗,对两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胃PH值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治疗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明显下降,消化道出血、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显著减少,死亡率降低。结论:利多卡因的应用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应激损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较甲状腺次全切术更为理想,其操作更加便捷,且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治疗效果评定标准采取GOS进行评定。恢复良好:27例,轻微残疾:4例,严重残疾:4例,植物状态:3例,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随访时间半年到四年不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多数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抢救治疗,迅速、适当的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肝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诊,约占腹部损伤的25%,我院1997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72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腹腔镜探查止血7例,开腹探查5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静脉输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输氧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na.scales,GCS)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为(8.5±1.2)分,对照组评分为(6.6±1.9)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良好率61.76%明显优于对照组34.38%,治疗组病死率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46.88%,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静脉输氧治疗可显著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预后良好率降低病死率;静脉输氧治疗是脑损伤辅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利多卡因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共1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均于发病(或伤后)24小时内行常规治疗 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79例行常规治疗,对两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胃液PH值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死亡率。结果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治疗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明显下降,消化道出血、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显著减少,死亡率降低。结论利多卡因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应激损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