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转归,为ALF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32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21~52岁(81.25%),男性19例,女性13例,男性高发于女性.药物性肝衰竭为主要病因,占h46.9%(15/32例),其中以蒙药及中药所致多见,占药物性肝衰竭的80.00%(12/15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ALF8例(占25.0%);酒精性肝衰竭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2例;病因未明4例.临床治愈和好转4例(12.5%),死亡28例(87.5%),出现ALF至死亡时间为2~13态d.27例(86.7%)凝血酶原时间〉30 s,29例(91.2%)凝血酶原活动度〈20%;ALF患者前3位并发症是肝性脑病、感染及脑水肿.结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蒙药和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衰竭为ALF的首要病因.医生选用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毒不良反应,特别是肝脏毒性,减少药物所致ALF的发病;关注PT和PTA严重异常,及时发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防止其慢性化进展。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布鲁杆菌病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布鲁杆菌病流行呈逐年增加态势,流行高峰集中在4-6月份(60/126,47.62%),2160岁为高发年龄(87/126,69.05%),发病以密切接触牛羊者居多(111/126,88.10%),无接触史散发者逐年增多。布鲁杆菌病在临床上以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为主要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神经损害、睾丸肿痛等为次要症状,极少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极度减少。结论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使多器官受累,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应及早诊断及治疗,防止其慢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为我区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7月~2009年6月1年接诊的97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5、6、10、11月为发病高峰期(827例,84.6%),7~9月份次之(120例,12.3%),12月至次年3月较少(31例,3.2%),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时间性;患者年龄≤5岁者800例(81.8%),≥13岁者31例(3.2%),最大年龄33岁;病例中男567例,女441例,男女之比为1.29:1;主要临床表现是皮疹和发热,经及时诊断和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早期治疗,无1例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须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的过程,胃癌亦是如此,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众多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核DNA含量,可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根据异倍体的出现,判断组织的良性与恶性.由于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出现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改变之前,因此,检测胃黏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细胞核内DNA含量,对分析癌前病变发展趋势,发现早期胃癌有一定价值.FCM检测细胞DNA倍体在胃癌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能否同病理形态学一样作为胃癌诊断依据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