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新冠疫情期间贵州省STEMI患者的救治特征,为疫情的防控、诊断、治疗及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贵州省内的1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实验组,这13所医院2019年同期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记录所选13家医院的医院等级、胸痛中心及胸痛联盟认证情况,记录是否分属教学医院。记录所选对象的性别、年龄及慢性合并症情况。记录两组对象在各家医院的就诊数量、救治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的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结果: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选取贵州省13所三甲医院,其中12所为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单位,13所均分属当地胸痛中心联盟、为教学医院。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慢性病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溶栓患者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溶栓成功患者、急诊PCI患者,心衰与死亡患者数目两组均无差异。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时间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冠疫情使贵州省STEMI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明显延长,表现为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的延长,错过溶栓时间窗患者比例增加;对总体溶栓成功、心衰、死亡患者数目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鹏  鲁玉明  吴立荣 《疑难病杂志》2022,(10):1099-1100
患者,女,55岁,因“胸闷3 h”入院。患者入院前3 h因争吵后突发胸闷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心电图提示:II、III、AVF、V_(1)~V_(6)导联ST段抬高0.1~0.3 m V,考虑急性心肌梗死(AMI)(图1)。患者既往体健。查体:T 36.7℃,P 102次/min,R 18次/min,BP 102/72 mm Hg。心肺腹未及阳性体征,双下肢不肿。  相似文献   
3.
4.
大鼠糖、脂代谢与白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白酒对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以寻求既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不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白酒剂量。方法选择140只2~3个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6个依次递增剂量的白酒灌胃模型组(A、B、C、D、E、F组)。16周后每组大鼠禁食12h取颈总静脉血,酶法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放免法测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模型D、E、F组的FBG明显升高(P<0.05),模型A、B、C组的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C、D、E、F组的HOMA-IR与对照组、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组不同剂量白酒灌胃模型组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L-C、TG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TC无明显差异,模型C、D、E、F组的TC明显高于A、B组(P<0.05),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9例CHF患者用ELISA法测定vWF、P-选择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组与健康组比较,vWF、P-选择素、MDA显著增加(P<0.05),SOD显著降低(P<0.001),随着心衰的加重而愈显著。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UCG)示室壁节段运动异常(RWM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征中的心电图(ECG)异常、症状与CAG结果的关系,并探讨其能否成为CAG的适应证。方法:术前按有无胸痛和(或)胸闷、ST-T等异常及RWMA分为症状、ECG、UCG的阳性组及其阴性组,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以及相对工作特征(ROC)曲线的计算与分析。结果:症状、ECG、UCG组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7%、77.3%和86.6%;症状、ECG、UCG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0.63和0.62,与0.5比较,P>0.05、<0.01、<0.01;3组比较,P<0.05,诊断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UCG与E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率相当;UCG、ECG分别与症状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断效率不相当;UCG与ECG诊断效率相当,但均比症状高。结论:UCG诊断RWMA可以作为CAG的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膜突蛋白(moesin)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并对病人进行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探讨moesin抗体、GRACE评分与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6例ACS病人,经冠脉造影按其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3组.计算相应的冠脉病变积分并对其进行GRACE评分,同期选取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moesin抗体,观察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组的moesin抗体阳性检出率及OD 检测值;并对moesin抗体的OD检测值与GRAC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病人moesin抗体阳性检出率及OD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lt;0.05或P&lt;0.01);并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moesin抗体阳性检出率及OD检测值也逐渐升高,其中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RACE评分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oesin抗体的OD检测值与GRACE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452,P&lt;0.05).结论 moesin抗体可能是判断ACS病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一种新的评估指标; 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oesin抗体与GRACE评分在ACS中呈正相关,推测moesin抗体可能是评估ACS风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培养、鉴定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方法 机械损伤大鼠脾脏,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层,富含胎牛血清EMD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将培养第7天内皮祖细胞与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37℃孵育4h,以检测内皮祖细胞对Dil-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再用20 g/I,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0 min,固定后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寻找两种药物联合效果优于单药的原因。方法 于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阿司匹林组(8只)、氯吡格雷组(8只)、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8只)、对照组(8只)以及用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10只。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利用50 μg/m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采用100 mg/kg阿司匹林、10 mg/kg氯吡格雷、100 mg/kg阿司匹林联合10 mg/kg氯吡格雷以及200 μl蓖麻油制作内皮细胞基质板|血浆血小板分离制备前3 d,阿司匹林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组喂养氯吡格雷10 mg·kg-1·d-1,联合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10 mg·kg-1·d-1,对照组喂养蓖麻油200 μl/d。采用ELISA法检测黏附内皮细胞基质上的血小板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D40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血小板对内皮细胞黏附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15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黏附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TM表达的减少。ox-LDL能明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LOX-1和IL-6的表达|而氯吡格雷则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从上调TM和抑制炎性因子两方面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作用。但两者联合更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