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肺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 10 月至2022年 10 月收治的 72 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肺腺癌病理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D4+、CD8+和EGFR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CD4+、CD8+和EGFR表达水平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探讨 T细胞亚群和EGFR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病理组织的CD8+含量及EGF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CD4+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CD4+、CD8+含量及EGF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不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和EGFR的AUC值分别为 0.547、0.723、0.757,对肺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高CD4+含量的生存时间比低 CD4+含量长,高 CD8+含量的生存时间比低 CD8+含量短,EGFR 阳性的生存时间比阴性短.结论:肺腺癌患者的CD8+和EGFR在机体内呈现高表达水平,而CD4+呈现低表达水平,均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臭椿酮对顺铂(DDP)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筛选无毒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SGC-7901/DDP细胞分为臭椿酮低浓度(0.2 mg/mL)+DDP(2μg/m L)组、臭椿酮中浓度(0.4 mg/mL)+DDP(2μg/m L)组、臭椿酮高浓度(0.8mg/mL)+DDP(2μg/m L)组考察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DDP敏感性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SGC-7901/DDP细胞分为对照组、DDP(2μg/m L)组、DDP(2μg/mL)+Pifithrin-α(20μmol/L)组、臭椿酮(0.8 mg/mL)+DDP组、臭椿酮+DDP(2μg/m L)+Pifithrin-α(20μmol/L)组考察p53信号通路与药物作用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DDP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2、0.4、0.8 mg/mL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与DDP组相比,臭椿酮低浓度+DDP组、臭椿酮中浓度+DDP组、臭椿酮高浓度+DDP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LC3Ⅱ/LC3Ⅰ值和Beclin1、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而DD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Pifithrin-α作用后的DDP+Pifithrin-α组和臭椿酮+DDP+Pifithrin-α组细胞活力较相应对照DDP组、臭椿酮+DDP组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值和Beclin1、p53蛋白表达水平较DDP组、臭椿酮+DD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臭椿酮可通过p53通路诱导自噬逆转SGC-7901/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魏祯瑶  韩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319-3322
食管癌(esophagea cancer)起病隐袭,早期诊断率低,绝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疗生存率较低,因此放化联合治疗成为治疗食管癌的趋势。但放化疗中放疗剂量、化疗药物选择、放化顺序仍未统一。靶向药物联合放化疗仍处于研究的初期,结果令人期待。另外,免疫治疗、生物化疗等新治疗手段和理念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