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 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的葡萄球菌,尤其是71型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T)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皮肤病[1].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死亡率较高,为3%~4%[2].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90例SSSS患儿.现将本病的发病年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维A酸能否诱导原代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阿维A酸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双标记法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细胞前后凋亡的诱导情况。结果阿维A酸可诱导原代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程度呈现明显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结论阿维A酸可诱导原代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阿维A酸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观察在成人慢性湿疹的治疗中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成人慢性湿疹治疗的病患68例,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病患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给予观察组病患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在经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瘙痒、弹性、厚度以及颜色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慢性湿疹的治疗中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有效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巢式PCR方法,探讨HPV DNA在非生殖器部位Bowen病中的检出率。方法 巢式PCR方法,用5对不同引物包括CN1FR、CN2FR、CN3FR、CN4FR以及CN5FR进行扩增。结果 通过ClustalX软件,将所设计的每对引物与已知HPV亚型的碱基序列逐一相比较,得知改良设计的引物可以使69种HPV亚型得到扩增,包括黏膜型HPV、皮肤型 HPV以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相关性 HPV;PCR反应体系的敏感度在10-2~10-3拷贝之间。41例非生殖器部位Bowen病的组织标本中,5例HPV DNA阳性,其中高危黏膜型3例(2例HPV16,1例HPV33),皮肤型2例(HPV27和HPV76各1例)。结论 改良的巢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部分非生殖器部位Bowen病发病与黏膜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特彼(他克莫司)对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液中ET-1和SCF的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普特彼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白癜风患者在普特彼治疗前后白斑和非白斑部位皮肤组织液中ET-1和SCF水平。结果白斑皮肤组织液中ET-1和SCF水平明显高于非白斑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特彼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ET-1和SCF,从而诱导黑素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人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肥大细胞的意义,以及对于PCNA表达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病患,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20名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检测,从而对PCNA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同肥大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本次所选择的1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指标升高,且增值指数也在上升,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的状态为脱颗粒,密度为(14.85±6.12),同对照组比较(P0.05)。经过相关分析,发现人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与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而言,抗肿瘤的局部反应形式之一便是肥大细胞增多,但是同PCNA表达的高低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