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发现HBsAg阳性4年,全身起水疱4月,肝功能异常3月.门诊以慢性重症肝炎收入院.4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检查一直正常,无不适.4月前全身皮肤出现水疱,3个半月前当地医院以"天疱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不详),治疗2周后查ALT为600U/L,转上级医院诊治,继续予甲基强的松龙80mg/d静滴,2天后改为40mg/d,共15天;再改为口服泼尼松25mg/d,共9天,水疱渐干瘪.1个月前查ALT 756U/L,TBIL 64umol/L,当地医院予以保肝治疗,并开始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5例为男性同性恋者。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而失访外,其他5例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且极易被误诊。临床上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目前青霉素仍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 患儿女,12岁,右拇指部起小红点,伴疼痛及烧灼感2天。从4岁起患儿反应出现上述症状,每年于春季或秋季在右拇指同一部位出现深在水疱,伴疼痛,约10~15天后自愈。近2年复发次数增多,每年约2~3次,曾外用“猪苦胆”治疗,疼痛稍有缓解。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IL-4和sV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83.33%。病例组治疗前IL-4和sVCAM-1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经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浓度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和0.001)。sVCAM-1与IL-4血清浓度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6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有效。IL-4和sV-CAM-1可作为监测慢性荨麻疹病情变化指标之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达到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又称Schoen lein—Henoch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同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其致敏因素较多,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食物、药物等,而志贺痢疾杆菌所致过敏性紫癜少有报道,现报道一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对2008年7~12月就诊的4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全血细胞分析.针对病因治疗.观察疗效及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4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29例,62%,巴细胞数升高4例,8.5%,性感染性荨麻疹患者治愈后3个月内无复发,例原因不明的患者1个月后复发.结论:针对病因治疗感染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效果显著,重视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的的血常规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相关性痒疹(PPE)是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中常见的炎症性皮损,多发于发展中国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相对棘手,所以在PPE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进一步探讨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维胺酯胶囊75 mg/d,4周为1个疗程,2~3个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ad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IL-8及sICAM-1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8和sICAM-1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均<0.01),应用维胺酯胶囊治疗后,患者血清IL-8和sICAM-1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血清IL-8和sICAM-1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维胺酯胶囊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8和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4 030例患者中男2 509例,女1 521例,年龄1~73岁,平均(32.73±9.06)岁。CT、NG、UU总阳性率分别为11.29%(455/4 030)、6.72%(271/4030)、26.63%(1 073/4 030)。不同年份患者N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NG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患者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NG阳性率较高,女性患者UU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患者CT、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G、UU阳性患者年龄多在21~40岁,但15~20岁年龄段的患者CT、NG、UU阳性率均最高。CT阳性患者和NG阳性患者中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27.91%和24.72%。结论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建议性病门诊常规筛查患者CT等性病病原体感染,并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