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影响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相关离子通道。目的:初步观察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4组,分别添加成骨诱导液和100 nmol/L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100 nmol/L三磷酸腺苷及普通培养基培养,于成骨诱导7,14 d,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效果,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OCN、Runx2以及P2X7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茜素红染色显示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效果在7 d时显著好于成骨诱导液组,但在14 d时成骨诱导液组成骨效果显著好于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P<0.05);在成骨诱导7 d时,qR T-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Runx2,OCN mR NA的表达达到峰值,而14 d时明显降低(P<0.05)。成骨诱导7 d时,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P2X7受体mR 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三磷酸腺苷组(P<0.05),成骨诱导液组和对照组未见P2X7受体mR NA的表达,成骨诱导14 d时,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表达量下降,明显低于三磷酸腺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 d时,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P2X7受体的表达达到峰值,高于三磷酸腺苷组,而成骨诱导液组表达量低,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成骨诱导14 d时,成骨诱导液+三磷酸腺苷组P2X7受体的表达比7 d时明显下降,而三磷酸腺苷组P2X7受体的表达比7 d时有所增加。结果表明外源性三磷酸腺苷可在牙周膜干细胞成骨诱导前7 d明显提高成骨效果,但在7 d后,抑制成骨诱导效果,三磷酸腺苷可以激活牙周膜干细胞P2X7受体表达,且P2X7受体的表达与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效果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法检测龈下菌斑关键厌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卟啉菌、福基氏类杆菌、放线共生放线菌、螺旋体与活动性牙周病变有关。本文作者建立了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 (bengoyl DL arginine naphthlamide ,BANA)水解试验为牙周关键厌氧菌感染的检测及牙周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便捷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 BANA试剂 :BANA (Sigma公司产品 ) 44mg溶于 1ml二甲亚砜液中制备成 10 0mmol/L贮存液 ,4℃保存。试验前用 0 0 5mol/LpH8 5Tris HCL缓冲液稀释成 1mmol/L的工作浓度。2 BANA水解试验方法 :菌斑悬液、待检菌液 50 μl分别加至聚苯乙烯 96孔板孔内 ,每孔加 10 0 μlBANA工作液 …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大肠癌旁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Ang-2、Tie-2的表达,以CD34作为血管内皮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①Ang-2、Tie-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和74.0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8%和16.67%)及大肠腺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中MVD分别为28.57±9.41、10.53±3.94、16.50±4.62,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ng-2的阳性表达及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且MVD表达量与分化程度亦呈正相关(P<0.05)。④Tie-2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⑤Ang-2和Tie-2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P<0.01);Ang-2和Tie-2阳性表达率均与MVD表达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及0.497(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Ang-2、Tie-2蛋白的过表达,其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刘新兰  段瑜  魏建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12):1279-1281,1289,136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2(Tie-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与胃癌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2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的表达,并对CD34标记的微血管(MVD)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的Ang-2、Tie-2及VEGFR-2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4.58%、69.49%和61.02%vs 25.00%、17.50%和17.50%,P<0.05);与胃癌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有关(P均<0.05);Ang-2、Tie-2及VEGFR-2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MVD数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33.69±11.60 vs 10.65±3.00,P<0.05)。Ang-2、Tie-2及VEGFR-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Ang-2、Tie-2和VEGFR-2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复发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胃良性疾病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以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7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Ang-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ng-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50.00%及18.75%,P〈0.05);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MVD分别为33.69±11.60、10.65±3.00和17.2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无相关(P〉0.05);MVD≤33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33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45.45%及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Ang-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Ang-2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例胃癌病例资料,选取10项指标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浸润深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与腹膜转移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全胃癌也是与之有关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与腹膜转移无关。结论胃癌腹膜转移与全胃癌、浸润深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CK20mRNA和hTERT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兰  陈萍  魏建敏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86-1289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胃癌患者、1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定性和半定量表达.结果:1)CK20mRNA和hTERTmRNA在胃癌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52.50%(21/40)和65.00%(26/40),相对系数分别为0.81±0.17和0.78+0.17;在胃良性病变患者阳性率均为5.26%(1/19),相对系数分别为0.12和0.11;在健康体检者中均为0.胃癌患者与胃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CK20mRNA、hTERTmRNA阳性率和相对系数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3)CK20 mRNA、hTERT mRNA与CEA、CA199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阳性率高于CA199(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mRNA和hTERT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提示两项指标能预测外周血微转移和判断预后,其诊断外周血微转移优于CAl99.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TERT mRNA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hTERT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hTERT mRNA与CEA、CA19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CA199(P〈0.05)。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使用曲安奈德-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填充缓解术后疼痛效果。方法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需根管治疗的患者180例(均为恒牙,共180颗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90颗牙)。实验组采用曲安奈德-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90颗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两组均以糊剂加牙胶尖冷侧压法一次性根管填充。观察两组术后72 h、1周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72 h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实验组死髓牙、多根管牙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72 h 两组活髓牙、单根管牙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氢氧化钙糊剂能够有效地降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72 h疼痛发生率,特别是对死髓牙、多根管牙的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疗同时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食管癌术后淋巴结复发转移患者51例,其皮下及浅表淋巴结转移均经穿刺组织细胞学证实。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剂量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60~64 Gy,中位剂量62 Gy。放疗开始后1周内给予第1周期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分4天,第2-5天,每3周为1疗程。放疗期间按化疗周期常规进行,放疗结束后根据肿瘤消退情况继续给予上述方案化疗2~4周期。结果 CR 14例(27.5%),PR 28例(54.9%),SD 9例(17.6%),总有效率(CR+PR)8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月,中位生存期为13月(4-43月)。全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0%、18.6%、6.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其次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结论多西紫杉醇加顺铂化疗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有效控制区域外淋巴结转移病变,提高局部区域淋巴结的控制率并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基本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