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对腺苷的嘌呤氨基进行苯甲酰基保护,再分别向腺苷的5′位和2′位引入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和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MS)保护基,制备得到关键中间体N~6-苯甲酰基-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中间体3与磷试剂2-氯-4H-1,3,2-苯并二氧磷杂环己烷-4-酮反应引入膦酸基团,最后使用二氯乙酸脱除DMT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经过5步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并利用~1H-NMR、~(31)P-NMR、质谱等方法确证了其结构。本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35.7%,目标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98.5%。结论 该合成工艺与原有方法相比步骤短,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炎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这给新药研究和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抗银屑病新药一直是皮肤病药物治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际上在寻找新的抗银屑病药物方面一直在做不懈努力,拟用于治疗的新候选药物不断出现,旨在继续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可用于治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靶点较多,主要集中在核激素受体的配体、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和酶,以及作用于表皮的天然药用药材。针对治疗银屑病效果较佳、作用机制较明确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总结,为开发抗银屑病的新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临床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临床药师的职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临床药师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药师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开展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如已有临床药师从多学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7],更有临床药师从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对临床药师的工作进行了阐述[8,9].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6-甲氧基-7-[(1-甲基-4-哌啶)甲氧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1-叔丁氧羰基-4-对甲苯磺酰氧甲基哌啶和香草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过脱叔丁氧羰基、甲基化、硝化、还原,最后经Niementowski环合得到.结果 实验总收率约为56%.结论 优化的新工艺减少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制备成本、简化了反应操作条件、提高了产率,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9岁.因诊断为慢快综合征、改良Fontan术后,拟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与心外科、放射科医师多学科讨论后存在右室心内膜起搏可行性,术中反复造影成功通过上腔静脉-肺动脉到达右室顺利植入心室电极.术后随访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损伤及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及血清SDF-1、sRAGE对肺损伤及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损伤23例,未发生肺损伤177例;发生肺动脉高压31例,未发生肺动脉高压169例,分析肺损伤及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血清SDF-1、sRAGE对肺损伤及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PCT、CRP、RDW、MPV、PLT、NLR、SDF-1、sRAGE、并发肺动脉高压、动脉血氧分压、FVC、FEV1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损伤的主要因素,D-D、PCT、CRP、RDW、MPV、PLT、NLR、SDF-1、sRAGE、动脉血氧分压、FVC、FEV1、CT血管造影肺动脉容积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P <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DF-1、sRAGE与肺损伤及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5)。两项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损伤、肺动脉高压的预测敏感度、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当上肺静脉未能被电隔离,在冷冻消融并电隔离同侧下肺静脉的同时,上肺静脉也出现了电隔离效应)的电生理和肺静脉-左心房解剖特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阜外医院首次行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4例。选取首次180 s冷冻结束时未达到左上或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的患者89例,其中35例发生了交互效应,纳入交互效应组,余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交互效应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术中肺静脉电位变化情况、肺静脉冷冻消融时间和次数以及肺静脉-左心房的解剖特征。结果交互效应组中,33例(33/35,94.3%)患者左上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交互效应组中所有患者在上肺静脉冷冻消融过程中均出现肺静脉电位延迟,而对照组有39例(39/54,72.2%)电位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生交互效应的33例,其左上肺冷冻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281.1±103.1)s对(335.2±85.6)s,P<0.05],冷冻消融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86)次对(2.12±0.65)次,P<0.05]。交互效应组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对照组[(6.12±1.19)mm对(7.63±1.39)mm,P<0.05],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亦短于对照组[(6.25±0.21)mm对(8.44±1.58)mm,P<0.05];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6.68±1.45)mm对(8.32±1.61)mm,P<0.05]。结论左侧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右侧肺静脉,肺静脉电位延迟是发生交互效应的前提,上、下肺静脉较短的间距对于发生交互效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脂类合成的重要调节转录因子,基本参与了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全部合成过程,调控多种脂质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SREBP抑制剂通过抑制SREBP的合成、剪切、转运等过程来抑制其活性,从而降低脂质合成水平来阻止肿瘤生长。主要介绍的SREBP抑制剂包括合成小分子结构(PF-429242、法图他汀等)和天然小分子结构(白桦脂醇、灵芝酸、大黄素等),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而对SREBP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molidustat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4,6-二氯嘧啶为原料,先后引入吗啉、肼取代基,制备获得中间体4-(6-肼基嘧啶-4-基)吗啉(2);1H-1,2,3-三氮唑和溴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烃基化、缩合反应,制备获得中间体(Z/E)-3-(二甲基氨基)-2-(1H-1,2,3-三氮唑-1-基)丙烯酸乙酯(4)。中间体2和4在三氟乙酸的催化下,经环合反应制备得到molidustat(5),然后经成盐反应得到其钠盐(6)。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molidustat及其钠盐,并利用1H-NMR、MS确证了结构。此路线的总收率为31.5%。结论该合成工艺步骤短,操作简单,可适应未来工业化放大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