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同相  肖睿  官清  李兴波  魏书一 《西部医学》2012,24(11):2151-2153
目的探讨带蒂椎板复合体回植、钛网固定,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椎管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根据椎管内肿瘤的大小,采用磨钻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打开一个或多个椎板,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椎板复合体翻转,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再将其原位回植,钛网固定,重建椎管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13例椎管内肿瘤全部成功切除,切除椎板数2~4个,平均(2.5±0.5)个。1例因粘连致硬脊膜破损,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术后6个月复发。随访12~27个月,平均(13±0.5)个月,所有病例回植物稳定,无塌陷及椎管狭窄,术后肢体瘫痪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将带蒂椎板复合体翻转,术后用钛网回植固定,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保持椎管的完整性及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有限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在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62例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均采取有限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计算手术治疗的优良率,具体使用Mazur评分标准。结果62例中,共24例为优,28例为良,优良率为83.87%。共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其中4例为创伤性关节炎,3例为螺钉松动,3例为切口裂开,2例为皮肤坏死。结论应用有限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准确判断伤情后予以手术。而确保软组织及骨血运是手术的关键,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良好复位骨折并酌情予以植骨处理,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一般会采用理疗等非手术方法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2]。本院自2006年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迟发性感染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8岁;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本文对1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柄开窗入路行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颈胸段后凸畸形手术前平均(19.2+7.6)°,术后(3.6+2.7)°,矫正效果明显。结论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完成上胸椎(T1~4)前方显露、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蒂椎板复合体回植、钛网固定行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对1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采用磨钻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打开一个或多个椎板,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椎板复合体翻转,椎管减压后再将其原住回植,钛网固定,重建椎管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应用VAS和ODI评分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28个月,平均(13±0.5)个月,所有病例回植物稳定,无塌陷及椎管狭窄,术后患者VAS和ODI评分较术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中将带蒂椎板复合体翻转,术后用钛网回植固定,方法简便、安全,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钛网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脊柱尤其是颈椎疾患的一种常用新型植骨支撑物,目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前路手术中如何更好地改善颈椎前凸弧度仍是治疗的难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过程中,直形钛网与个体化设计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对颈椎曲度恢复及治疗后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纳入43例有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内固定方案分为2组,个体化设计梯形钛网组15例,直形钛网组28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作为空白对照。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JOA评分、颈椎弧度、椎间角度及椎间高度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颈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较直形钛网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改善(P < 0.01),直形钛网组亦较空白对照组有改善(P < 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9 mm和3.22 mm,而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JOA评分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患者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椎体次全切时,修剪钛网以模拟正常椎间盘前高后低的形状,可以更有效地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手术节段椎间角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30例均成功穿刺取材,其中28例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恶性肿瘤7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3例,化脓性脊柱炎2例,脊柱结核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椎体血管瘤1例,修复性肉芽肿1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采取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腺癌(肺源性)1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3.3%(28/3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安全、活检阳性率高特点,是诊断脊柱占位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钛网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脊柱尤其是颈椎疾患的一种常用新型植骨支撑物,目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前路手术中如何更好地改善颈椎前凸弧度仍是治疗的难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过程中,直形钛网与个体化设计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对颈椎曲度恢复及治疗后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纳入43例有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内固定方案分为2组,个体化设计梯形钛网组15例,直形钛网组28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作为空白对照。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JOA评分、颈椎弧度、椎间角度及椎间高度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颈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较直形钛网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直形钛网组亦较空白对照组有改善(P 〈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9 mm和3.22 mm,而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患者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椎体次全切时,修剪钛网以模拟正常椎间盘前高后低的形状,可以更有效地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手术节段椎间角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锁定钉(PFNA)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PFNA组患者给予PFNA治疗,锁定钢板组患者则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Harris评分与远期预后。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锁定钢板组(P 0. 05或P 0. 01)。PFNA组末期随访时Harris总分、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与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P 0. 01)。PFN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P 0. 05)。结论相比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PFNA具有创伤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 ATRA)体外促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BMP-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1.0 μmol/L ATRA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诱导3、5、7、 9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qPCR、Western-Blot检测BMP-2表达变化。 结果 无ATRA干预时BMP-2表达量较高,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BMP-2表达逐渐降低,分化7~9 d时表达最低。 结论 BMP-2在 NSCs体外分化的的早期表达较高,在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逐渐下调,表明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BMP-2信号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