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30例)导入mimcs15.01进行三维重建,从骶骨耳状面长轴与S1、S2、S3椎弓根中轴的交点置入螺钉。测量各螺钉与冠状面夹角α及水平面的夹角β。结果 (1)3根螺钉在髂骨翼外侧的穿出点在髂后下棘与髂结节的连线上(2)α、β角分别为男:α1(13.6±3.7)°、α2(4.3±1.8)°、α3(10.0±4.4)°;β1(19.1±5.3)°、β2(9.5±4.1)°、β3(4.0±1.5)°。女:α1(12.4±3.4)°、α2(4.5±2.1)°、α3(10.7±4.0)°;β1(17.5±4.6)°、β2(10.0±4.1)°、β3(3.7±1.5)°。结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上确定的进针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解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技能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理解、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注重基础与临床专业知识相互整合渗透,强调早、多、反复结合临床的理念,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基于GQI的弥散成像方法,对小脑的纤维束进行重建和显示,为小脑疾病的影像诊断进行解剖学和技术上的探索。  方法 首先把10例脑连接组项目的磁共振弥散数据导入DSI-studio软件,然后依次用该软件中的GQI(Generalized Q-sampling imaging)成像技术和流线算法(streamline algorithm)对与小脑有关的纤维束进行重建和显示。  结果 (1)在DSI-studio软件的二维和三维界面中显示了小脑三对脚的位置和交叉情况;(2)显示了小脑3对脚与脊髓、延髓、脑桥、中脑、端脑等的连接情况及其主要纤维成分。  结论 应用GQI技术可以对小脑白质进行重建和显示,为小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技术和结构学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雨仁  马迅 《解剖学杂志》1994,17(6):477-480
对30例成人干燥椎骨第2 ̄7颈椎的下关节突厚度、相邻椎骨关节突对合厚度、关节突进钉点与横突孔外侧壁间的角度、椎弓根的长宽高度、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及水平面间的夹角等项指标进行了观测。通过综合分析所得结果,对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固定的可行性和螺丝钉的选择、进钉方向及深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势后雌性大鼠下丘脑区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ABC)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下丘脑视上核的NPY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①正常雌性大鼠下丘脑区的NPY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广 ,以视上核反应较强 ,卵圆形细胞居多 ,密集成簇。②去势后雌性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NPY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多 ,胞内免疫反应产物着色增强。③去势后补充雌激素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NPY阳性神经元比单纯去势组表达减少 ,着色略浅。结论 外源性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量的减少与骨强度的降低。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受损既而引起骨脆性增加的系统性骨科疾病。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骨质疏松病理、生化以及生物力学结构变化的诊断方法加以综述。结果:骨质疏松在组织形态、X线、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发生改变。结论:综合评估,对骨质疏松作出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自1964年Giovanni在美国第34届神经外科年会上报告了通过插管将造影剂注入肋间动脉和腰动脉脊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成功以来,近十余年用此种方法来诊断一些脊髓血管性疾患,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报导尚不多。为了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经股动脉——降主动脉插管入肋间动脉、腰动脉  相似文献   
8.
腓骨滋养孔及腓骨滋养血管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带血管游离骨移植新的植骨方法已广泛应用。国内外曾作过一些研究。为了准确地作好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取材,我们对腓骨滋养孔及腓骨滋养血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损伤部位相邻节段脊髓腹角神经元随时间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重为250g左右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胸10脊髓节段全横断术后1,3,7,14d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脊髓损伤相邻节段腹角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正常组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损伤区上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并达到高峰,术后3d、7d组逐渐回落,术后14d组接近正常水平。而损伤区下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术后3d组达到高峰,于7d组开始下降,到14d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全横断术后,脊髓腹角神经元对NT-3的需求增加,提示NT-3在脊髓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子宫颈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 (A组 )、卵巢切除后 4周组 (B组 )、卵巢切除后 8周组 (C组 )、卵巢切除后肌注苯甲酸雌二醇 4周组 (D组 )、卵巢切除后肌注苯甲酸雌二醇 8周组 (E组 ) ,共 5组 ,每组 10只。结果 ①雌激素水平较高组 ,阳性纤维着色较深 ,纤维较长 ,分支较多。②A组nNOS阳性纤维表达低于E组而高于D组 ;B组、C组nNOS阳性纤维表达低于A组。结论 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在雌激素水平高时 ,表达多。内源性雌激素对子宫颈nNOS阳性神经纤维作用较外源性雌激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