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探索高胆固醇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Ap)建立AD大鼠模型,根据饮食及注射试剂不同,分为高胆固醇+Aβ组、高胆固醇+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标准饮食+Aβ组和标准饮食+PBS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海马齿状回、CA1区及皮质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海马齿状回和CA1区的IL-6和TNF-α阳性细胞数,高胆固醇+Aβ组分别为(44±5)个、(35±3)个和(35±6)个、(33±4)个,标准饮食+Aβ组分别为(29±3)个、(22±4)个和(28±4)个、(21±3)个,高胆固醇+PBS组分别为(18±3)个、(11±2)和(17±3)个、(14±4)个,标准饮食+PBS组分别为(11±3)个、(8±2)个和(13±2)个、(8±2)个,高胆固醇+Aβ组多于其他3组(P≤0.05).高胆固醇+Aβ组、高胆固醇+PBS组、标准饮食+Aβ组和标准饮食+PBS组皮质区IL-6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5)个、(20±3)个、(9±3)个和(11±3)个,TNF-α分别为(23±7)个、(21±6)个、(11±4)个和(10±4)个,高胆固醇组高于标准饮食组,IL-6、TNF-α水平仅与饮食有关,而与注射试剂无关.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增加AD大鼠脑内重要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后者参与了神经变性.  相似文献   
2.
<正>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少见的跨突触的神经元变性疾病,常继发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环路区(denta-torubro-olivary pathway,DROP)的病变。发生于中脑、脑桥被盖、小脑上脚及小脑等部位病变(包括出血、梗死、创伤、炎症或  相似文献   
3.
血压水平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功能是大脑皮层高级功能的重要内容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表现和必备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血压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升高。然而 ,不同的研究对于血压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却众说纷纭 ,没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法 ,对重庆市老年人群进行抽样调查 ,以了解血压水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于 2 0 0 1年 1月 10日~ 2 0 0 1年 3月 10日 ,采用整群分层法进行随机抽样 ,抽取重庆市 6个居委会并对其中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1.2   方法 认知水平测量 :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  相似文献   
4.
吸烟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吸烟和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以重庆市2820名≥60岁老年人进行2年随访研究,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进行痴呆诊断,受试者分为不吸烟、过去吸烟、现在吸烟,随访时间内记录痴呆发生的例数,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对吸烟和痴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21例痴呆患者,84例(69%)为AD,16例(13%)为VD,21例(17%)为其他痴呆.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血压、饮酒等危险因素后,现在吸烟与不吸烟相比,患AD(RR=2.72;95%CI=1.63~5.42)和VD(RR=1.98;95%CI=1.53~3.12)的危险较大,与轻度吸烟比,重度吸烟引起AD的危险度最大(RR=3.03;95%CI=1.25~4.02),中度吸烟次之(RR=2.56;95%CI=1.65~5.52)。结论 吸烟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吸烟的状态和数量与痴呆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综合效应分析采用RevMan 5.0.2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后对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进行OR值的合并;血脂代谢异常(TG、TC、HDL-C、LDL-C)进行MD值的合并;绘制漏斗图和计算失安全系数判断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结果 最后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论证强度中等.性别(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对ICAS影响的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00(0.82~1.23,P=0.99)、1.04(0.82~1.33,P=0.74)、0.91(0.69~1.20,P=0.51)、1.35(0.73~2.50,P=0.33)和1.71(1.04~2.81,P=0.03);TG、TC、HDL-C、LDL-C对ICAS影响的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2(0.00~0.25,P=0.05)、0.06(-0.09~0.20,P=0.43)、-0.12(-0.23~-0.01,P=0.03)和0.24(0.14~0.33,P<0.001).结论 基于目前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居民糖尿病、LDL-C是ICAS的危险因素;HDL-C是ICAS的保护因素;尚无证据显示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TG、TC是IC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对培养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的炎症表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NADPH氧化酶激动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和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处理培养的C57BL/6J和TLR4-/-小鼠胸主动脉VSMC.分别采用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染色法检测VSMC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SMC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o,TNF-α)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和Boyden小室检测VSMC的增殖和迁移.结果 PDGF-BB处理可显著增高C57BL/6J和TLR4-/-VSMC内ROS含量,而夹竹桃麻素可抑制ROS生成.PDGF-BB处理可使C57BL/6J VSMC IL-6[(52.69±3.49)ng/ml对(35.04±2.74) ng/ml,P=0.001]、IL-1β[(79.68±2.33) ng/ml对(62.38±0.54)ng/ml,P=0.000]和TNF-α[(218.35±5.42)ng/ml对(124.74±4.59) ng/ml,P=0.000]表达显著上调,增殖(1.69±0.53对1.04±0.40,P=0.000)和迁移(42.ll±4.05对1.69±0.53,P=0.000)能力均显著增强,而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则可显著抑制VSMC IL-6[(42.11±4.05) ng/ml对(52.69±3.49) ng/ml,P=0.010]、IL-1β[(67.57± 1.36)ng/ml对(79.68±2.33) ng/ml,P=0.000]和TNF-α[(156.18±6.98) ng/ml对(218.35±5.42) ng/ml,P=0.000]表达以及增殖(1.23±0.42对1.69± 0.53,P=0.000)和迁移(42.11±4.05对52.69±3.49,P=0.000).TLR4-/-VSMC经PDGF-BB和夹竹桃麻素处理后,IL-6、IL-1β和TNF-α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NADPH氧化酶衍生的ROS参与了TLR4介导的VSMC炎症表型以及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将24例动脉溶栓后遗留血管狭窄(>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支架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残余狭窄率以及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 支架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药物治疗组(54.5%对0%,χ2=6.382,P<0.001),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4.5%±5.2%对82.5%±10.5%,t=7.464,P<0.001),临床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100%对76.9%,χ2=14.263,P=0.038).结论 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且较为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design, 2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mained angiostegnosis ( > 50%)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ent treatment group and drug treatment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tenting + drug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The rates of vascular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and residual stenosis,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at 3 months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54. 5% vs.0%,χ2 =6.382, P <0. 001), and the rate of residual stenosi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4.5 ±5.2]% vs. [82. 5 ±10. 5]%, t =7.464, P<0.001). The rate of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100% vs. 76. 9%,χ2 = 14. 263, P = 0.038).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and it is safe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凝血酶模型组,分别用免疫组化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检测注入凝血酶后6、12、24、48、72和120h不同时间点脑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注入凝血酶后6h脑血肿周围组织ICAM-1表达即已升高,于72h达到高峰,持续至120h仍有较高表达;而该区组织MPO活性于6h即已开始升高,24h达一高峰,48h有所下降,至72h达最高峰,持续到120h活性仍较高。MPO与ICAM-1的表达除24h略不一致外,其余各时间点二者均一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凝血酶可诱导局部脑组织表达ICAM-1,并与该区域白细胞的浸润明显相关;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香丹注射液抗急性脑缺血细胞间粘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在急性脑缺血后的抗细胞间粘附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 (脑缺血组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加香丹注射液组 (脑缺血加香丹注射液组 ) 4组 ,每组 6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 (PMN) ,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粘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 (P <0 .0 1 ) ;加香丹注射液后 ,CCEC和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香丹注射液可抑制CCEC和PMN的粘附 ,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o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为从DNA损伤修复角度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PCNA,TUNEL法检测DNA双链损伤。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48h实验动物神经功能缺损最为明显,再灌注96h后逐渐减轻。缺血再灌注之后,PCNA表达明显下降,至24h达到高峰,并持续低表达至96h。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神经元PCNA表达及DNA双链损伤有密切关系(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952和1.029)。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CNA表达减少导致DNA损伤无法得到有效修复。进而导致DNA双链断裂和神经元死亡;DNA损伤与修复系统失衡可以影响大鼠缺血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